微吧 > 小商品 > 帖子详情

油价:下跌会否变成暴跌?

公共投资市场本来就动荡不定。自6月7日西得州轻质低硫原油(WTI)价格触及每桶107美元以来,油价就一直在下跌。如今,同样一桶原油的价格为66美元,这反映出全球市场上原油供过于求,从而推动油价走低。上周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因此挫败了市场对欧佩克减产的预期。在此项决定宣布之后,油价进一步下跌了10%。

我们一直在阐明我们的看法,认为油价疲软的原因在于供过于求,而不是需求遇到问题(比如经济衰退)。的确,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正在遭遇困境,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正在收缩。但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在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仍在上升——只是增长得没有供应那么迅速。关于油价的波动,我宁愿处理供应的问题,也不愿处理需求不足的问题。为什么呢?石油供应(产量)可以迅速削减。而由需求水平持续下滑推动的油价下跌则需要经济萎缩才能得以“解决”。上周五,由于欧佩克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样宣布削减供应量,油价应声下跌10%。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油价下跌可谓是喜忧参半。石油价格已经下跌了38%,在此期间汽油价格下降了34%。汽油价格下降34%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起到了“减税”的作用,因为他们在汽油上的花销已经显著减少。美国普通家庭每月在汽油上的花费占预算的4%。如果在未来12个月内汽油价格维持在这些水平,那么汽油价格34%的降幅对消费者可自由支配开支将会起到直接刺激的作用——按年计算,预计可增加1,520亿美元的消费,相当于GDP的0.92%。

然而,如果油价停留在每桶66美元(而不是每桶原来107美元的高价),那么美国经济将不得不承受油价下跌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一直是美国新油田的资本支出。美国国内石油产量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飙升至每日950万桶,可满足我们每日石油需求的50%以上。石油进口量已经急剧减少。欧佩克决定不减产似乎是为了推动油价走低,直到美国国内石油产量削减为止。

由各种新技术以及“水力压裂法”方式推动的美国新钻探项目在生产成本上差别很大。北达科他州(在巴肯页岩层)的大部分石油生产可以在油价为每桶50美元的情况下保持盈利。得克萨斯州(鹰滩页岩层)的石油生产也支持低开采成本。


WTI原油价格走势(纽约商品交易所)

WTI原油价格走势(纽约商品交易所)


油价下跌有利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日本、欧洲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都是石油净进口国。如果油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在目前水平,那么全球整体经济增长应该会因受益而提升0.5至0.6个百分点。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油价与峰值相比下跌20%,并且在未来两年内维持在这个区间内,那么全球GDP年增长率应该会从其“基准”水平额外提高1.3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内油价并不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我们目前预计油价在未来两年内将会回升至每桶80美元的区间内。

长远观点

目前油价下跌正占据着头条新闻,这不无道理。话虽如此,但对油价保持长远眼光是有益的。下图颇有启发性。1998年,油价在每桶11美元的价位触底。即使算上我们近期已经看到的跌幅,油价仍比16年前高出500%。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美国经济衰退时期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美国经济衰退时期


过去,油价出现类似最近的跌势通常与经济衰退(那时石油需求缩减)相关。目前油价下跌的推动因素则是供应增加而需求增速却在持续放缓。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石油产量将会继续下降,直到油价企稳为止。最终,油价应该会再度开始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