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网商沙龙 > 帖子详情

赢家心态:有钱人凭什么越来越有钱?

最近读了人物杂志发表的俞灏明采访,很有感触。

从小到大,我基本没认真看过偶像剧,对选秀明星更没概念,但也能依稀记得选秀出身的俞灏明当年也是人气之高,并不输现在的吴亦凡,鹿晗。

俞灏明出道短短十年,从红极一时到意外烧伤再到复出,竟已濒临行业边缘无人问津,正如采访标题所感慨的:「他过了29岁了,男孩,变成了男人」。29岁,在其他行业只能算个小屁孩年纪,跟老板出去谈事连句话都插不上,但在娱乐圈,却已是小鲜肉变成老腊肉的分界线。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你不得不承认张老师在1944年的这句话真是高瞻远瞩,时至今日还能再换个角度理解:折腾几年红不了,认命吧,你出局了。

青春饭最难吃,因为人民的审美会疲劳。现今娱乐工业生产的大多数小鲜肉,即使红了,也少具备迭代能力,且不说具备演谁像谁,能做到演谁都像人的也是凤毛麟角。小鲜肉的绝大多数粉丝,长大后也多对当年的追星往事羞于启齿,不再续费。

这两年连创业也成了一碗青春饭,一年不融资,别人打招呼就问你公司是不是死了?按说资本寒冬这么久,泡沫早该撇去不少,但仔细瞧瞧那些宣传稿,还是某某5分钟搞定五百万融资,某某一年卖出2万个安全套,共享某某让投资人高喊我要投,一脸欲求不满的样子:听你讲个项目,我都高潮20多回了。

这跟在酒桌上说哥们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是一个道理,既怕混不好被知道,但更怕自己混好了别人还不知道。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我都混这么好了,你咋还不来羡慕我呢?

人人都想让人羡慕,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像科特库本那种选择死在27岁的人,或者塞林格那种32岁写完「麦田守望者」,独自隐居到91岁死掉的人,是天人。我们这样的庸人活的往往又臭又长,赚了点钱,难免想跟身边的人炫耀炫耀。就连王朔都说:「所谓成功,不就是赚点臭钱给傻逼们看看吗?」

但有钱人没工夫告诉你钱是过程,不是目的,只想赚钱的人,也永远赚不到钱。不信放到五年以后看,你现在赚到的根本不能算「钱」,既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也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撑死就只能让王朔嘴里的傻逼们羡慕羡慕。

只想赚钱的人觉得人生是一维的,是一条叫「努力」的X轴。无数心灵鸡汤告诉你,X轴上有一个点叫「财务自由」,到了你就自由了,可以浪迹天涯说走就走去驻马店。所以你要努力赚钱,要存够一笔「Fuck you money」,然后去他妈的。

努力很必要,但只是基础,学过初中数学的人能猜到,有X轴就有Y轴。人生的Y轴叫「选择」,XY轴共同构成一个平面,这就是二维的世界。

举个亲眼见证的例子:早年视频网站使用Flash开发播放器,Flash程序员H被某公司以高薪聘请,单月薪水可在北京买房两平,于是此君进入人生赢家状态,七年间数次以没必要为由放弃转管理岗。直到近年更高效的Html5逐步替代Flash,此君失去技术价值,又不如年轻的小鲜肉程序员能写,被迫降薪痛苦转型。

去年华为辞退34岁以上老员工,辞退的也是这帮老铁。几年前从iOS培训班批量毕业的开发民工,在APP开发家道中落薪水狂降的今天,也默默转行写起了公众号。

同样遇到X轴某点的瓶颈,别人能从二维平面换条路,你作为一维动物,再努力也撅不过去。

学过高数的你肯定知道:XYZ轴,这叫三维。人生同样有一条Z轴,Z轴叫「眼界」,拥有眼界的人能看清趋势与格局,看清多年后必然发生的变化,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然后才知眼下何为正确选择,并努力做正确的事情,玩弄时间于鼓掌,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熬这碗鸡汤的的雷军老师,从软件时代的金山总经理,到互联网时代的卓越亚马逊,再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400亿美金估值的小米,次次变革从未下车,此乃实力使然。

即便娱乐圈,也是有眼界的鲜肉做赢家,比如陈冠希老师,大起大落多后还能用不同姿势赚老用户的复购,低成本获取新用户,同样实力使然。

所以真正的赢家心态,是选择做时间的朋友。

那些「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不拿就算丢」的人,后来悔的妈都不认识。他们要的不是成功,而是马上成功。

不要处处惦记着怎么赚一点,懒一点,舒服一点,更不要羡慕那些创业明星,娱乐明星,一时的风光,可能是他们人生的最高点,流星划过的时刻才最亮。学会像赢家一样审视自己未来的几十年,每个人手上都还握着大把名叫「时间」的筹码。

借用钱钟书老爷子的一段话: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葡萄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