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工业品 > 帖子详情

在服装厂一个月不休息才赚2700块钱,中国的资本家这么黑吗?

家里有亲戚在浙江开服装厂,也是小镇上,我可以说说我所见的乡镇个体企业。

很多人觉得现在一件衣服少说也几十上百,工厂利润应该很可观吧。其实不然。

我以前去厂里玩的时候,看到一件十一二岁左右孩子穿的冬装加棉大衣,出厂价12.7元,一条成人单长裤,7.9元。但是贴牌价分别是328和148。他们也会接一些二三线品牌的代工,价格还要便宜个几毛钱,因为这是包销的,没有库存压力,物料也是统一供货,没有到处跑的采购成本。

总的说来,件均利润在一块钱左右,如果只算物料水电成本,那么上面说的裤子可能赚个两块多,大衣赚个四块多。两者之差基本就是人工成本。之所以这么低,完全是因为工厂全靠量大,薄利多销,如果涨价,很多客户会跑。其实客户也不是个体户,而是区域批发商,按出厂价买回几百件上千件,然后回到本地批发市场,涨个二三十卖出去。最后几层转手下来,最后零售终端的价格就起来了。对了,我也问过亲戚为啥贴牌价比出厂价高那么多,亲戚回答说不能太低,要给后面的人留足空间。如果最终零售商是有铺面的,那基本能按贴牌价销售,或者自己贴个价上去,因为铺面贵,但如果是地摊,那基本上就要先在贴牌价上打个骨折再喊价。去过县城商铺或地摊的应该能明白我没有乱说。

在这种情况下,再扣掉税费,一个厂主一个月也就能净赚个两万,但是手下至少四五十个工人,如果一人涨一百,四五千就出去了,涨三四百,那老板基本白干,涨五百可能就倒贴钱了。工人规模是魔鬼。最重要的是,老板不敢随意涨价,江南纺织业发达,一个镇可以有几百家这种规模的小服装厂,一条街都几十家,而且又不是什么名牌,都是各种山寨牌子或者不知名品牌,没办法挣溢价。相互之间竞争就靠两样,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交货速度。最后就逐渐达到一个市场平衡,或者说共识,大家定价都差不多,谁涨谁死。

后来啊,淘宝兴起,中间商是少了,但是便宜了大品牌,因为中小企业一没有知名度,二也没那个实力来管理物流之类的。镇上的中小企业纷纷垮掉或者跑路,有门路的靠给大品牌代工过活,自有产品线基本放弃,要么就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可是欧美市场由于要求高进不去,发展中国家又对价格十分敏感,更穷的一些非洲国家甚至主要靠进口发达国家扔掉的二手衣服卖。从13年起,亲戚就在家里抱怨生意不好做了,最后坚持了两年,欠了两千多万,把工厂房子车子全卖了都还欠400多万,无奈之下18年初也跑路了,目前东躲西藏,靠在超市打工过日子。

我不是给资本家洗地,而是想说,知乎上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城二代,缺乏阅历,看到的也就他那一亩三分地,自己又想复制父辈鲤鱼跳龙门式的成功。可是广大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打工人,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我的阅历告诉我,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很多行业没有技术垄断,也没有市场垄断,做不到西方国家那样靠国外的钱养国内的人。有兴趣的去看看中国为什么是发达国家粉碎机这个问题,有些国外产品,在国产出来之后,可以一口气降价50%,都还有的赚,可想而知西方企业利用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多赚了多少钱。

我的阅历还看到,中国太大了,一个镇上都能有几百家同行企业,竞争之残酷导致涨个两毛钱都有可能让一家企业失去客户垮掉。

所以知乎上那些闹996的,闹剥削的,闹内卷的,动不动就搬出阶级斗争,张口闭口资本家的,我想问一句,你们真的看得到中低阶层吗?你们天天要破坏,要改变,但是,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他们要求的无非是多休息,加工资,但是,这在知乎用户集中的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来说,有可行性,但是也不是完全可行,因为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迭代太快了,加班多主要是因为节奏快,慢一步有可能就失去了市场,因为互联网不需要物流和分销商,他可以通过网络直达每一个用户,任何一次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失败。而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不管是涨工资还是多休息,都是变相提高成本,这两样都是毒药。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更是困难。但我始终相信,发展的问题要通过发展解决,

所以还是要出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