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互联网 > 帖子详情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虚拟的可能性有多高?

可以肯定,世界只能是假的。从哲学或逻辑上来说,这个世界从根子上就有矛盾性,bug到处都是,就看你是否能发现。

从佛学上来谈谈。

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很多人就觉得很奇怪,一个宗教怎么是无神论。

其实是因为佛教彻底否定了主观和客观,彻底否定了人我(观察者)和法我(被观察的世界)。可以说佛教否定了一切,又怎么会认为有神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佛教是如何论证的。

简单来说,佛教认为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没有自身,用佛教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自性。比如,从物理学上来说,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其它粒子构成,以致无穷分下去。

换句话说,除非存在一个不能再问为什么的东西,否则按照物理学的方法论,物质无限可分。哪怕最后变成了能量,也要分析解刨能量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由别的事物构成,但就是没有自己。

被观察的世界是这样,那观察者存在吗?

也不存在。因为,意识也没有自己。简单来说,一个人的一生的思想和想法难道从来没变过?只要思想变化过、成长过,那么就会产生前后的思想那个是“我”的问题。笔者想起十年前的自己,恨不得坐着时光机器,去杀掉那时的自己。

许多人会反驳,比如说物质的无限可分。认为科学家现在发现的所谓基本粒子已经不可再分了,物理学已经找到了那个不可再分的、不变的东西了,那么事物的自性不就找了吗?

佛经里讲过一场辩论,当时九十六种外道的一个门派上门找佛陀辩论。这一派的观点与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很像,就认为这个世界的事物是有自身的,这个自身就是“微尘”,一个不可再分的微细单位,世界就是由它构成。

佛陀就简单的问了一句话:“此微尘有相否?”这个外道哑口无言。

从佛学上来说,佛陀这句话解释起来可以说很多很多,但如果要契合今天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佛陀就是问:“这个微尘有体积吗?”。

这个问题可以问一切寻找事物本质的学派:“你这所谓的基本单位,如果是物质,那么它有体积吗?有前后左右和上下吗?”如果回答有,那么一个有长宽高的物体为何不能分割?如果回答没有体积,你为什么还叫它物质?

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最荒唐可笑之处就在于此。人们言必称“我”和“他”,但这个“我”却是没有自身的,而“他”呢?竟然也没有自身,也tm是别的东西构成的,乃至无穷。说白了,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没有自己,而人们却说这个世界是真的!

其实也不用奇怪,想一想人们在做梦的时候,不管这个梦境多么不合理,多么的扭曲怪诞,但只要没醒,没几个人会怀疑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ps1:这两天回答了很多问题,渐渐发现这太没效率,就逐渐有了一个想法,把所有问题集合起来,来一个总回答,这也是我学佛多年的总思考。同时也感谢我的授业老师吕新国居士和叶少勇教授。


其实,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都来源于一个谜团,在哲学上来说那就是有没有一个最终因的问题。


首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不能没有最终因。因为如果没有最终的因,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所有的研究和探索都失去了意义。换句话说,世界的本质根本找不到。

可是如果说有最终因,是这个因造就了一切的果,那么这就意味着存在一个无始无终,同时也永恒不变的东西,它是这个世界的第一推动力。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从第一因上就决定了。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最终因不行,没有最终因也不行。这个矛盾性就接示了我们是找不到这个世界是如何开始的。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佛陀用梦来比喻这个世界的原因。想想看,《盗梦空间》里有一段很有启发性。女主被男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入了梦境,事后她问如何区分梦境与现实,男主说,只要想不出是如何开始的,那一定是梦境。

比如你找到了原子,以为找到了那个最终因,可是没几年更小的粒子就来了。当你找到奇点,平行宇宙的理论就跟上了。


佛教说,菩萨和佛无二,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就是二的世界。

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甚至每个元如果你问到根子上,就会发现它们自己都存在矛盾性。只要我们身处梦中,二元、因果、矛盾等等这些相互打架的东西就摆脱不了。

任何角度,任何侧面,哪怕是现代信奉的人最多的学问——科学,只要把问题追到根上,矛盾就必然产生。

比如,科学里最牛的是物理学,而物理学在根本意义上就是应用的几何学。那我们来看看几何学如果问到根将会发生什么。

几何的基础就是形状,那么问“形状存在吗”

比如,太阳都说是圆的,但这是我们远距离看。但接近了看呢,却发现太阳就是一个沸腾的火球。那么原来的那个圆圆的边去哪了?

方的呢?一个方形的桌子,远看有边,近看有边吗?我们只会看到了锯齿一样的东西。如果再放大呢?

所以说几何的基础——点、线、面就是一个概念,是我们意识抽象出来的东西,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几何所描述的任何东西。

佛陀,尤其是弥勒佛在讲法的时候,很多次说到过,我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言说的集合。换句话说,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概念的集合,只存在在我们脑子里的臆想中。

退一步说,如果我们的言说是真的,其实也行。但是可惜,言说,我们的词语竟然也tm没有自性!

查一下词典,我们每一个词得定义都在说它是哪一类,然后再说它和这一类其它东西的分别。

比如说桌子:桌子是家具,这是类;然后再说它和其它家具的分别,这是种差。类加上种差,这样一来桌子就定义好了。我们所有的词语都是这样定义的。

可是桌子的自性呢,桌子自己在那?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说桌子的本身呢,为什么要和其它东西做区分才能定义桌子呢?

因为做不到!

“物自体”不可知——康德。

我们根本不知道桌子是什么,只能用桌子和其它东西在用处上的区别来表达桌子。


我们人类的任何词都是如此。

用佛陀的话来说就是——

因为是梦中说话,说的是没有的东西,没有的东西自然没有自身,所以语言也就不可能说到桌子的自身。既然语言说不到任何事物的自己,那么语言当然也是假的,就是梦话。

一切都是假的,我们只是在做梦。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明白,佛经中为啥说佛祖舍身饲虎等等行为的意义。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梦境,梦醒的人根本就不受这个世界的约束。所谓神通游戏,不过如此。


分析到这里,这个世界的荒诞和扭曲以及虚幻性昭然若揭。如果是梦外的人能看到我们一切生灵的这个大梦,一定是像看电影一样。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ps2!


好累哦。

我讲佛法,就说佛法不足信,还说不是哲学;

我讲所谓哲学,就说古希腊哲学有时代局限,非主流;

我讲逻辑,干脆直接给我扣帽子;

我讲现实,就说现实不如量子力学迷人;

我勉为其难讲量子力学,但又说量子力学那抵得过唯物主义,这才是主流;

正当我无所适从时,又看见有人在说,数学和现实无关,不能用数学作为论据。


人们只相信他相信的——我真有体会了。


好吧,我的观点是支持世界是虚拟的,

论据是万物皆无我,都是由他构成。而他也无自己,也是由他构成。

结论是:万法无我,既无万法,所以世界一定是假的。


以上,如果是关于我的逻辑发表有理有据的驳斥,鄙人欢迎,否则不再回复交流。


ps3!!!!!!!!!!!!!!!!!!!!!!!!!!!!!!!!!!!!!!!!!!!!!!!!!!!!!!!!!!!!!!!!!!!!!!!!!!!


我好像高估了一些知乎人的哲学水平,连自身、自己、自性的东西都搞不懂,难道都不上哲学课?还说别人是宗教和民科,不看看自己有资格吗?

下面解释一下自性。


举例来说,原子是什么,原子严格来说就是分子的集合。哪里有什么原子,集合在一起的分子才是原子,原子只是这些分子聚合在一起的一个抽象概念。


一样的道理,分子呢,也是一个抽象概念,因为它也是其它东西的一个集合,然后把这个集合起一个名字叫分子。


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都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自身。包括人自身。人就是一堆原子的集合,然后把这堆原子起一个抽象的名字叫人。

一直分析下去,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是抽象概念。我们总不能说一个意识的抽象概念是客观事物吧(虽然我们确实就是这样做的)?


几何里的形状也是如此,任何方的圆的,这都是概念,都是所谓理性的抽象。上学的时候,任何学校与任何老师都是这么说得吧?

概念不就是我们意识抽象的吗?

难道非要说一个抽象概念是客观事物?

我疯了还是你疯了?说你在梦里还不相信!


佛教说万法无自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观察所谓的世界,观察的都是一堆抽象概念,说白了就是脑子里的臆想。

所以我们表达世界的语言也没自性。

世界上的任何语言,查查它对每个事物的定义,没有一个字说到这个事物本身,都是在用其它东西去给这个事物下定义。这难道不说明问题?


这几天有空闲,难得好好回答问题,但搞得我真的无语。

几乎所有反驳得人都不说笔者的观点,不是扣帽子,就是打闷棍,甚至威胁举报。


淦!


ps4!


这让我又想起哲学史上的托马斯阿奎那,他想搞明白为何世间有这么多的罪恶。

经过研究后他发现:人为什么知道自己存在,那是因为人领会到了虚无。就像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颜色,比如红色,那我们就不可能知道红色的存在,因为没有对比。

正因为明白了虚无,存在才被我们知道。一旦明白这一点,一切烦恼应运而生。

(按逻辑来讲,虚无不是我们的认知对象和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绝不会知道它。所以不知道虚无,当然也就不会领会存在。可人类偏偏领会到了,领会到了不应该领会到的东西。这在哲学史上是个很大的谜。)


所以他得出结论:人在潜意识上是明白一切都是虚无的,可是人生却因此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为了对抗虚无的恐惧感,所以就不顾一切得想抓住存在。

比如古代的巫术,现代的仪式,这些都是在赋予人类的活动于意义。否则,人类如何能活下去。

也因此,为了抓住虚幻的存在感,罪恶必然产生。

看着想反驳我的人,在那里胡言乱语,威胁诅咒时,我明白了,原来是因为恐惧。


ps5!!!!!!!!!!!!!!!!!!!!!!!!!!!!!!!!!!!!!!!!!!!!!!!!!!!!!!!!!!!!!!!!!!!!!!!!!!!!!!!!!!!!!!!!!!!!!!!!!!!!!!!!!!!!!!!!!!!!!!!!!!!!


我难道是来普及哲学的?如果说自性是佛教用语,难道抽象概念的意思也都不明白,都是怎么上的学?

举例:比如苹果、梨、葡萄,它们都是水果。水果就是我们的理性把这些具体的水果抽象出相同的属性,然后概括起来,起一个包括他们所有相同点的一个名字叫他们为水果。

想一下,我让你去拿水果,你只能拿到具体的苹果或葡萄。所以,水果只是概念,概括起来的理念,只是脑袋里的一个想象归纳,你能说一个意识想象归纳的概念是客观事物?

有人会说,那葡萄不就是自己了吗?

不,其实葡萄也是抽象的概念,因为葡萄还能分紫葡萄、白葡萄等。

所以,原子就是分子的一个集合概念,根本不存在。你当然可以说分子存在,但问题是分子也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也是别的东西的一个集合。

世界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都是脑子里的臆想,哪有什么客观事物!


大梦该醒醒了!


ps6

一点这几天回答问题时的感想,认为有助于理解世界的虚幻性,所以贴上来。


基本粒子,奇点等等物理理论,其实都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延伸。

如果学过古希腊哲学,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也很头疼的问题,就是这些人都在寻找一个不变的东西。这让许多后来的一学人感到很困惑,为什么要在这个一切都是变化的世界上,要找到一个不变的东西呢?


其实,这些人根本没学懂。古希腊人,或者说轴心时代四大文明的思想者都很清楚,如果找不到一个不变的东西为根基,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不存在的。


这个东西哲学上称为“同一性”,民间俗称灵魂。如果没有同一性,我们如何描述这个在刹那刹那变化世界的世界呢?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忒休斯之船”等等,说的都是人类如果找不到同一性的话,那就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

比如“忒休斯之船”,如果没有同一性,你如何把前面的船和后面的船统一为忒休斯之船?

他们在物质上完全不同了,你还说他们是一艘船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那么自然而然,一个新的学说或猜想就诞生了,那就是灵魂——前后两所船是因为他们在我们思想上的统一而具有同一性。

所以,又一个二元对立的两个学派诞生了——唯物和唯心。

唯物派坚持认为同一性存在在物质里,意识上的同一性不是客观的。而唯心认为,在物质上找不到同一性,同一性只能来源于理性思维的抽象。

换句话说,唯心的特点是:从世界为真出发,从人的自身或者说思维上寻找同一性。所以诞生了逻各斯主义等学派。

但唯物怎么能认同唯心的观点:主观思考的概念是客观存在,或者说主观决定客观呢?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同意!

所以唯物派就诞生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学说,特点是,从世界为真出发,假设(假设!)物质有一个不能分割的最小单位,它就是世界客观存在的同一性。

物理学为啥要找基本粒子,宇宙为啥要有一个奇点,因为物理学的源头就是古希腊思想中唯物的一面,其实就是在找一个不变的支点,有了这个不变的支点,这个变化的世界才能成立。原子论里假设的基本粒子如果能够到,那么就意味着世界或宇宙的终极真理被找到了。

无疑,唯物反驳唯心的逻辑是正确的——主观思维的概念不能是客观存在或客观存在的依据。

但是,我不知道当年唯物的圣贤们想没想到过,既然主观思维的概念不能决定物质,但人的的言说和行为本质上也是思维形式得一种,说白了也是概念....

一切都是概念,时间是概念,空间是概念,物质是概念,连产生概念的思维也是概念。本质上说,我们一切的研究就是在用概念处理概念,然后再得到一个概念。

可能皮浪想到了,所以犬儒主义诞生了。可能还有人想到了,所以诞生了认识论等。

当然,这里绝不能放过虚无主义,可是批判归批判,但它毕竟意识到了最深的矛盾,只是无法解决罢了。所以在我看来,虚无主义的哲学层次更高。

但是虚无主义的大师们可能没想到——有假必有真,否则哪来的假?所以世界如果是虚幻的,那么必然是因为一个真的东西造成的。虚无主义否定了其它学派,但又没有办法找到一条通往真实的道路。所以虚无主义只好赋予虚无以意义,然后抱着虚无这个概念死活不放手。


唯物唯心看着是绝对对立的两派,但他们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方只是寻找世界真实性的路线不同,但都是以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假设为出发点。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许多的大科学家最后加入了宗教的原因。

当认为世界为真时,一旦唯物不能解决人的问题时,那么唯心就是这些人的唯一选择,哪怕双方曾经是死敌。

所以托马斯阿奎那是对的——人面对虚无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虚无的存在,为此不惜一切。

这也是有人说佛教不是宗教的原因。因为有人看懂了,佛教的出发点与所有宗教都不一样,或者说完全相反。

在佛教看来,古希腊或四大文明的所有圣贤的努力都是悲壮的。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找不到一个不变的东西,世界只能是虚假的。所以他们穷经皓首,殚精竭虑的创立各种学说,想拯救我们这个变化的世界。

可一切都是徒劳,前方只有虚无在等待着我们以及世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ps7!

还有许多人在纠缠物质分割的问题。鄙人用这个问题只是一个角度或引子。

物质分割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本质是问“为什么”。

大家想一想,世界存在不存在一个不能再问它“为什么”的事物?

除非不问,只要能问为什么,那么按照科学的方法论,就要对其分析解刨,这就是分割的意思。


说实话,这几天反驳者所问的问题,使我对科学教育如此普及的当下,理性思考却普遍缺失的情况感到震惊。


马克思说:为了更好地提高赚取利润的效率,资本选择了所谓的科学,科学只是资本的工具而已。没有资本的推动,就没有伽利略以来的科学运动。

马克思韦伯说:自然科学有唯心主义倾向。

对此,我只能合十。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ps8!

再上一道世界荒诞的菜。

评论里反对者说起普朗克时间头头是道,有说普朗克时间代表时间不连续,有说代表连续。当然,这不耽误他们用这两种相矛盾的观点一起反对我的观点。

我这里说一个关于自性的问题,品一品世界的变化是连续的对还是不连续的对。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特征或状态,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特征或状态。我上一秒是青年人,但下一秒就要变成中年人了。现在问,我是带着青年人的状态进入中年,还是不带着青年人的状态进入中年?

这个问题适用于一切变化。

想通了,也就解脱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