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心情驿站 > 帖子详情

西安和长安有什么区别?

长安,一座伟大的城市。

本文由 金泰·唐618特约制作

尤其唐代长安城,是中国古城史上平面规模最宏大的城市之一。

请横屏观看

02.西安城全景图,这里曾属于唐代长安的宫城区域,摄影师@苟秉宸

是当时东方世界的中心,时人赞颂其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03.大明宫遗址公园,上文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摄影师@王富贵

它还是古往今来众多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之城,即便千年的光阴让唐长安城化为尘土与废墟,中国人也依然在吟咏“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依然在向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依然在遥想“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04.大雁塔与终南山同框,上文分别引自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孟郊的《登科后》、舒亶的《虞美人·寄公度》,摄影师@朱浩银

然而在这些耀眼的光环之下,在这些遥想与向往之中,我们早已模糊了长安真实的面貌。

就让我们通过本文,从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角度,来看看这个1400年前的梦想之城究竟是什么样貌?


01 诞生

古都长安诞生于关中盆地,其南部的秦岭山地层峦叠翠、群峰竞秀。

05.秦岭与关中平原,摄影师@孙岩

层层山岭高耸入云,氤氲的水汽在山间停留形成降雨,汇流成河。东有灞河、浐河,西有沣河、涝河,南有滈河、潏河,北有渭河,以及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泾河,统称为“八水绕长安”。

06.西安现代水系分布图,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浩浩汤汤的“八水”,将关中平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高地和丘陵,如灞河、浐河之间的白鹿原,渭河、灞河、浐河之间的龙首原,浐河、潏河之间的少陵原、乐游原······

07.被渭河分割的平原,摄影师@射虎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关中平原,被人们冠之以“天府”的美誉,山环水绕、易守难攻的地形大势,也让众多帝王在此建国立都。

08.西安历代都城变迁,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公元前202年,在楚汉之争中获胜的刘邦便是其中之一,他以渭河南岸长安乡之名,将都城命名为长安。

09.汉长安城布局示意图,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汉长安城在极盛时期占地约36平方千米,约为同时期罗马城的2.4-3倍。

请横屏观看

10.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局部航拍,摄影师@白阳

在汉长安城建立将近800年之后,长安又迎来了新的大一统王朝隋朝。长年累月的风霜雨雪,让这座城市年久失修。

11.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摄影师@李文博

于是,隋朝直接放弃了汉长安城,而在其东南部打造出一座更为壮丽的天子之城。

12.隋唐长安城布局示意图,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28岁的天才规划师宇文恺设计了这一座规模空前的古城,其凭借约84平方千米的面积,超越了汉长安城,超越了中国绝大多数古城。

13.现代西安,图中区域约为隋朝的宫城部分,摄影师@陈肖

隋朝将这座城市定名为大兴城,不过仅仅35年之后,隋唐之间改朝换代,其又恢复了长安之名。至此,唐长安城的历史舞台已准备就绪,而一段长达千年的传奇即将开始。


02 众生

唐长安城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囊括众生的家园、帝王的宫苑以及神灵的庙宇。

首先,唐长安城是百万众生的长安,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都生活在约81.3%的长安土地之中。

14.长安城居民生活区示意图,上文中的数据是根据《国家历史地图集》中的唐长安城地图测算得出,仅供参考,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如此广阔的面积中,管理如此众多的人口必然需要极为严格的秩序。六条主要街道及其他街道,将长安城分割出100多个小方格,是为里坊。

15.长安城六街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六街中最宽广的朱雀门街被尊称为“天街”,其将整座长安城一分为二,宽度约为150米,可以容纳约100多匹马齐头并进。

16.朱雀门街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其余的大街也极为壮观,宽度在40-75米之间,主要的交叉路口还设置有5-30名护卫以保障治安。六街的尽头便是城市的大门,其中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明德门,便是长安最主要的门户。

17.明德门示意,参考文献为《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其上方冠以木质的城楼,下方的夯土墙以砖贴面。硕大的斗拱、威严的建筑代表了长安城的门面与形象,数以百计的骑兵和步兵驻扎在此、重兵把守。

18.明德门示意,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而生活在城中的芸芸众生,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白丁,通通居住在里坊之内,并且受到严格地管控。所有的里坊都被高3米左右的厚夯土墙所围合,每日早3000下鼓声,晚800下鼓声,以控制里坊大门的启闭,并设有5-30名士兵把守,任何人夜间不得擅自进出里坊。

19.里坊布局示意图,上文中鼓声的描述出自《新唐书》中的“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长安城的清晨,宫城正门上的城楼敲响第一声报晓鼓,100多个里坊的鼓声依次跟进,同时城内200多所寺庙会撞响晨钟,层层宫门、城市的城门、各个里坊的坊门依次缓缓开启,正所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0.长安城门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长安城的里坊之中,不仅有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官员、平民住宅的规格、尺寸和装饰方面,也有着细致的规定。

譬如平民的住宅和大门很少甚至没有装饰,而官员的府邸则可以使用雕梁画栋。

21.唐三彩院落,摄影师@李文博

与帝王的宫殿相近的里坊尤其受到高官与贵族的青睐,以致城市的东部豪宅遍地,尤其是延兴门附近,柳公权、白居易等均居住于此。

22.长安城中的贵族府邸布局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严格的秩序之外,城市的设计者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纵横交错的八水,在人工挖掘的水渠引导下,为整座城市提供生活、灌溉及交通用水,并且联通着更广阔的河流网络。在长安周围,至少有7条主要的运河,确保关中以外的物资输入。

23.长安水系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人们在引水沟渠的堤岸旁边种植槐树、柳树、榆树等等,这些绿植也成为唐诗吟咏的主题之一,正所谓: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请横屏观看

24.俯瞰深秋的兴庆宫遗址公园,摄影师@韩飞

“八水”还滋养着绿树成茵的乐游原,此地东眺瀍河、南望曲江,无数居民来此春游踏青,杜甫称赞其“乐游古园翠森森”,李商隐感叹其“夕阳无限好”。

25.乐游原上的春天,上文分别引自杜甫的《乐游园歌》、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摄影师@射虎

人们还利用城市东南角的低洼处,营造了公共水景园林曲江池,每年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会赐宴曲江池,以示君民同乐。

26.曲江池遗址公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长安城的水不仅在曲江池中浮光跃金,还能酿作一种绿色的酒浆 ,人称“绿蚁”“绿醅[pēi]”,正所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27.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式银壶,摄影师@柳叶氘

君王对科举的宣扬,让无数英才齐聚长安,“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李白,“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孟郊,都曾在长安大放异彩。

28.唐长安名人居所示意,上文分别引自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孟郊的《登科后》,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从街道、城门、里坊再到园林,近百万长安人在此安居乐业。


03 帝王

在众生之外,唐长安城也是帝王们的舞台,约11.7%的长安土地,承载着帝王的志向与生活。其大致可以分为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等三大宫殿区,统称为“三大内”,它们依次成为唐王朝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

29.长安城中的宫殿区示意,上文中的数据是根据《国家历史地图集》中的唐长安城地图测算得出,仅供参考,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太极宫起居办公,此地居于全城的核心位置,极为宏伟。如今的明清西安古城,范围与当初的宫城大小相近。

请横屏观看

30.西安古城全景图,摄影师@余明

不过在李渊之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心,开始新建更为壮丽的大明宫。

31.规模巨大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这里不仅建有全城最宽阔的道路,还拥有20多座大小不一的宫殿,其中麟德殿的面积约为如今故宫太和殿的5倍,宫殿规模不可谓不大。

32.大明宫全景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大明宫中另一座宫殿,位于龙首原的高地之上的含元殿也气势磅礴,通往含元殿主殿的龙尾道托起整栋建筑物,将其烘托为天上宫阙。

请横屏观看

33.含元殿龙尾道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主殿的左右两侧,是两个突出的阙楼。帝王可以在此检阅军队,还可以观看唐代教坊艺人的大型演出。

34.含元殿阙楼示意图,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站在大明宫的高处,远处可遥望终南山,近处可俯瞰长安城,立于此处的帝王不知会不会在心中升腾起唯我独尊的豪迈。

请横屏观看

35.含元殿示意,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而唐玄宗李隆基凭借国力之昌隆,又兴建了兴庆宫。在兴庆宫中,唐玄宗特意将一座楼取名为“勤政务本”,以督促自己勤于政务。

36.兴庆宫沉香亭,为李白诗中所写的“沉香亭北倚栏杆”,摄影师@李琼

在唐玄宗的统治前期,天下大治、海清河晏,长安也随之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


04 神佛

盛世长安的繁荣与富足,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社会上流人士之间盛行以做工精巧的铜镜为赠礼。

37.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将螺蚌贝壳镶嵌工艺运用于铜镜之上,为唐朝首创,摄影师@柳叶氘

皇宫贵族所用的丝绸织品,历经千年仍色泽鲜艳。

38.绮地翼马纹绣片,摄影师@柳叶氘

这些丝绸织品不仅满足了国人的生活所需,还成为远销国外的大宗商品,因而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也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请横屏观看

39.唐丝绸之路示意,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沿着丝绸之路,各国的商人、商品涌入长安,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中心,“东市”和“西市”。

40.如今的西市,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从世界各地而来的“胡人”,在长安城中掀起一阵“胡风”,如各种胡食。

41.国家博物馆藏的唐代胡风点心及食具,出土于吐鲁番,摄影师@柳叶氘

胡服尤为受到贵族女性的偏爱。

42.唐代穿着胡服的女性,图为唐代彩绘舞伎绢画,出土于阿斯塔纳230号墓地,摄影师@柳叶氘

随胡人而来的不仅有新颖的生活方式,还有宗教信仰。胡商带来的祆教、波斯的景教以及更早传入中国的佛教等等,再加上本土的道教,众多宗教一同汇聚长安。

43.秋天的小雁塔,摄影师@射虎

所以,长安也是众神的长安,在长安城中约7%的土地被宗教建筑所占据。

44.长安城中的宗教建筑,上文中的数据是根据《国家历史地图集》中的唐长安城地图测算得出,仅供参考,制图@杨宁&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宗教的力量让长安城树立起高塔,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天取经”归来的玄奘大师主持修建的大雁塔。

45.雪后的大雁塔,摄影师@射虎

在漫长岁月的洗礼之中,大雁塔几经修缮,与最初的模样大不相同,但是其主要结构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屹立至今。

塔身内部,由数十根木柱、横梁搭建成筒状结构,登塔所需的楼梯如同攀附而生的藤蔓,沿着木结构盘旋而上。

46.大雁塔内部结构示意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塔身外部,由平均厚达6米的砖墙层层包裹、层层垒砌,一座60余米高的巨塔,就此呈现在我们眼前。

47.大雁塔各层结构示意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宗教建筑不仅在建筑样式上有所突破,在建筑规模上也极为宏大,许多达官贵人情愿捐出自己的豪宅,作为供奉神明的庙宇。

48.香积寺,摄影师@李文博

譬如章怀太子李贤,舍宅立千福寺;太平公主为武则天立罔极寺······至少有192处宗教建筑,分布于长安的里坊之中,最大的一处占据近一坊之地,规模之巨可以媲美宫殿。

49.大兴善寺,在长安城中占据整个靖善坊,摄影师@雒梓涵

然而长安的风流,随着唐王朝的衰败,终被雨打风吹去。

50.唐定陵朱雀门石狮,摄影师@射虎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63年,吐蕃占领长安;公元881年,唐末乱军攻进长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几乎将长安损毁殆尽。

51.唐代乾陵之前,头颅被损毁的百官石雕,上文引自韦庄的《秦妇吟》,摄影师@李文博

这座旷世之城终随时光远去,在后人的心中留下无尽的怀想。


05 尾声

纵使唐长安城消逝于无形,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并未断绝。在今天的拉萨,布达拉宫正门门廊的东壁,仍保留着唐长安城的图画。

52.布达拉宫,其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唐王朝的文成公主所兴建,摄影师@小风

在今天的东北,唐代渤海国的都城完全仿照长安城建设,城址留存至今。

53.渤海国上京城布局示意,此遗址位于黑龙江宁安,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在今天的云南大理 ,建于南诏时期的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唐长安城中的小雁塔极为相似。

54.大理崇圣寺三塔,较高的千寻塔始建于南诏时期,高69.13米;两小塔始建于大理国时期,高约42米,摄影师@李毅恒

行走于中华大地,也许一个不经意间,便会与长安相遇。而长安本身,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据不完全统计,与长安有关的地名4526个,与长安有关的品牌3090个,与长安有关的小说、电视剧更是不计其数,无数人都在追寻那个地方,无数人都在怀想那个时代。

55.长安塔,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标志,上述资料源自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国商标网,摄影师@李文博

如今的西安,始终延续着长安的街道与格局。今日行人脚下的朱雀大街,还是1000多年前李白、白居易走过的同样位置。

56.如今西安的朱雀大街,摄影师@李文博

日本留学僧空海曾在长安城中的青龙寺求法,并回到日本创立了真言宗,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000多年之后,西安市与日本各界合作,在青龙寺遗址附近共同修建了空海的纪念碑和纪念堂,这也是西安第一座唐风复原建筑。

57.青龙寺内的云峰阁,摄影师@射虎

而在青龙寺、曲江池、延兴门等众多长安遗址的环绕之下,陕西投资集团旗下金泰恒业,选择这一片不可替代之地,延续盛世大唐的符号与记忆,接力青龙寺的千年文脉,打造出顶级的人居作品,金泰·唐618。

58-62.金泰·唐618项目效果图

1400年后 ,在长安遗留的城市肌理之下,现代西安正在重塑自身。金泰·唐618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既传承着大唐风韵,也试图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这是可以触摸的西安,时尚而现代,更是可以感受的长安,文明而古老。在古今交融的这片土地上,即将开启新的都会生活方式。

63.金泰·唐618区位示意图,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在变与不变之间,其周围的曲江、大雁塔商圈既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娱乐,又如同千年前一样人流涌动,盛唐长安的世界影响力正在为如今的西安赋能。

64.大唐芙蓉园,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从21世纪回望,浮华都被时光略去,但是当我们透过这些残存的表象,去了解其背后的内涵,我们仍然能看出长安的风流余韵,仍然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大唐气象。

如今的唐长安城遗址,静卧在这个拥有1000多万常住人口的繁华都市地下1m到3m处,正等待着后人重新发现这座伟大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