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微吧 > 财经 > 帖子详情

假如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精华

我们对比的看看信用货币的历史。

如果我们现在来到15世纪的荷兰,会发现一些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少见的现象,一个生产商给了另一个贸易商一批毛呢,但是贸易商并没有立即付钱,而是给了给了他一张白条,白条承诺在半年之后付清这笔毛呢的货款,然后他把毛呢装上船,送到海外销售。但是毛呢的生产商需要采购羊毛,不可能等半年时间,于是他在这张白条的背面写了一些字据和声明,然后将它抵给羊毛的供货商。如果在这半年内羊毛商需要用钱的话,还可以接在在这个白条背面写字,然后转让这张白条。这张白条就叫做汇票,后面写的字,就叫做背书。

最后你就发现,这张白条实际上已经在流通中成为了一种货币,也就是说在第一个贸易商把毛呢装上船,并且开出一张汇票开始,那么就等于在经济体中创造出了一种货币,在这个过程中出了开票人的信用之外,没有任何抵押品,在流通过程中,会加入背书者的信用。

如果顺利的话,半年之后那么这个贸易商在海外卖掉毛,赚到一大笔钱,付出了这笔款项,然后他会购进更多的毛呢,开出更多的汇票,然后毛呢商会生产更多的毛呢,采购更多的羊毛,最后羊毛商业会从此获利,整个经济体就加速繁荣起来。

假如这个过程发生在其他地方,你想要的毛呢,那么就必须用真金白银的购买,如果你没有钱需要打白条赊账——抱歉,小本经营概不赊账。

然后贸易商不得不用很长的时间攒钱来购入商品,这个过程有多长,或许半年或许一年,甚至一年之后,他都必须减少采购的数量,那么这个过程又会限制毛呢的生产数量,进一步影响羊毛的采购数量。

在经济的发展中,(信用货币)金融起到的不是加速器的作用,而是火箭助推器的作用。

在这个经济扩张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货的膨胀。只要一个国家的运气够好,手气够顺,那么经济就能够以几何等级的速度进行扩张,当然如果手气不顺就呵呵了。然后在你手气不顺,经济衰退时,又会看到通货的紧缩。

所以很早之前,荷兰人就意识到,商品流通中的“钱”的数量和一个国家中拥有的贵重金属并不等值。

信用和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钱”,这些多出来的钱一方面可以用用在国内来繁荣自己的经济,当然物价会上涨,当时的荷兰是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在国外,荷兰商人用汇票收购外国的商品,也就是说你用白条子换来了别人流血流汗才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是说,依靠金融,荷兰人用最低的成本——纸片和签名换取东西——这比贩毒还赚钱。

外国人都知道荷兰人用纸片换东西在耍滑头,但是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商,同时也是精品产品的生产商,荷兰人可以提供给你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别人无法给你的,所以你不得不和耍滑头的荷兰人做生意,这就是经济的吸引力在维持他们对外国人征收铸币税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兰纸片”开始大踏步的攻城略地,不仅限于和荷兰有直接生意往来的地区。

比如你在家乡想做生意,但是苦于缺少融资渠道,所以听说在阿姆斯特丹和安特卫普借钱方便,于是你就打包去荷兰,在荷兰的窗口你谈好各种条件和利息,对方开始放款,然后你发现领到手的是一张纸片,于是你怯生生的趴在窗口对立面说:“老板,换一种,袁大头不行吗?”对方恶狠狠回了一句,“乡下曲辫子,在荷兰借钱就是这个规矩”。你权衡半天,考虑到在家乡借钱又多难,所以只好接受。

不仅个人会缺钱,而且政府也会缺钱,欧洲各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进行战争或者给国王修豪华的宫殿,也跑到荷兰借钱,荷兰人给了你一个纸片,然后别人就都相信你变得有钱了,可以买军火,给士兵发饷,购买意大利的大理石和丝绸来装饰你的宫殿。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也许需要化整为零,或者偶尔兑换一些硬币,这些过程都有荷兰人金融家为你打理,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的“纸片中的奥秘”,所以最后整个欧洲都离不开在阿姆斯特和安特卫普的金融中心,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为全欧洲甚至远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进行服务的金融中心,这个金融中心每年从纸片中的奥秘生产出来的财富会比和荷兰人正正经经的制造毛呢和经营净出口生意更多。

信用货币根植与商品生产,商品会不断生产也会不断消耗,信用货币只会生产不会消耗,这是否是所有信用货币面值会逐渐增加并通货膨胀的原因(假设印钞机没有恶意滥用)。

商品是慢慢消耗,但是信用可能瞬间崩溃。

比如那个荷兰贸易商运着一船毛呢,结果出海后遇到风暴船沉了,血本无归,到期承兑不了汇票。然后羊毛商把他告上法庭,他宣布破产,房子卖了还不够还款,于是羊毛商就把背书人也告上法庭,结果毛呢商也破产了。这这样两个过去有很高信用的商人就从经济领域消失了。

当然海运的风险是可控的,每年出海的上千条船只有一少部分沉没,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影响荷兰的总体经济,不过如果发生战争,大批商船被掠夺,那么荷兰经济就会遭遇重创。

不过最危险的是,你的经济没有吸引力,比如英国现在产的毛呢比你的花色更多,价格更便宜,你的毛呢出去亏本了怎么办?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身就是一种信用在不断膨胀之后的自我调整过程,大家都认为修铁路可以赚海量的钱,于是铁路公司拿下政府的许可之后满上信用爆棚,大家猛劲的借钱给他。

然后铁路公司又大量采购铁轨,让钢铁厂也发了。大家看钢铁厂赚钱,认为他的信用也是爆棚的,然和钢铁厂大手笔的借钱扩大生产。

然后铁矿石商业发了,大家认为他的信用也爆棚了,开始借钱扩大采矿规模。

这个过程就是信用的在膨胀,通货也在膨胀,不过最终所有的假设都是在与第一个假设,铁路建好自耦可以赚到大钱。但是等到第一条铁路修好之后,发现并不赚钱,于是铁路公司的信用崩溃了,没钱继续建铁路。接着钢铁厂的信用也崩溃了,因为铁路公司不再采购铁轨;接着铁矿石商的信用也崩溃了,最后整个经济的信用都崩溃了,这就是经济危机。

在你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中都可以看到一项或者几项因为十分美好的预期带了的信用膨胀,有时候的铁路,有时候是飞机,有时候是互联网,就像在15世纪荷兰人预期那艘行驶出港湾装满毛呢的船一样。

这让人想起一个故事。

京城贵族们集资开办了一家书院,书院花巨资炒作捧红旗下的姑娘,其中的头牌叫苏圆圆,琴棋书画,色艺俱佳,五陵公子无不倾倒,为书院赚到大笔财富。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圆圆姑娘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喜欢上了一个穷书生,经常怠慢来书院潇洒的豪客们。

这一天京城李公子同时也是书院的股东李尚书家的儿子,想来书院嫖苏圆圆,但是圆圆姑娘正忙着和穷书生谈诗论画,兴致正高,于是就借口身体抱恙,把这单生意推了。但是李公子也不是等闲人士,书院里的眼线很快就把实情禀报给他,他知道圆圆姑娘在免费赔穷书生而不来陪她。接下来李公子勃然大怒,带着家奴闯了圆圆姑娘的闺阁,打了穷书生一顿,然后硬嫖了苏圆圆。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书院可以比喻为一个,以美元和华尔街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书院的股东们是这个美国的统治集团,而书院推出的当红姑娘们就是美元体系,通过美元体系,他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形成了收益。总体来说,美元对于统治集团的成员们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操纵美元的过程和细节,但是有时候这些美元体系也会妨碍他们——也就是他们捧红的头牌爱上了穷书生这种事情。

当发生类似的事件时,股东李尚书家的儿子违反了美元体系,一旦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美元体系的尊严就受到损害——就像书院的头牌姑娘被折辱了一样。在这种事情发生之前,她还是高高在上女神,但是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她就不值钱了——同样当世界们开始轻视美元体系,那么美元体系就不值钱了。

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的行为,就像书院的头牌姑娘被折辱了一样。在这种事情发生之前,她还是高高在上女神,但是发生这种事情之后,美元就不值钱了。

美元和比特币本身都没有不可替代性,金元卷不值钱了就发银元卷,比特币不行了我再搞个杜高币,金毛币,可以任意发明创造。

其实不是可能发生什么,而现在正在发生。

2021年最大的影响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货币超级宽松。

这1.9万亿只是拜登的开胃菜,后面还准备2-4万亿复工复产。

美国这次收割世界有点难度了,他发行的国债没人买,到日本逼着日本给了1.06亿的军费,相对于拜登印了1.9万亿,这1.06亿不够塞牙缝。

如果美债推销不出去,全世界物价通胀一倍应该问题不大。

就连呆湾这个猪队友都知道封运河,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相信呆湾不是故意的,是风吹的,什么风能把这么大的船吹横了?

世界物价又要涨一波了。

美国采用直接向民众补贴现金的救助办法,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下,货币就会转变为逆差,从非疫区的进口会创造额外的“疫情特需”。

鉴于中国是少数恢复生产的非疫区国家之一,2021年外需增加很可能超出2020年的规模。

美国采用购买金融资产的方式创造货币,就会出现资本过剩,相对地,越发稀缺的资产价格就会飙升。

如果人民币随美元一起宽松。

大类资产上涨压力,这个不用解释。

在资本市场并没有如此开放的时候,印美元都会造成国内房价的上涨、都会造成大宗商品输入型通胀。

在拜登任内、在我们加大资本市场开放的新局面下,这种压力就更大。

房价暴涨,股市疯狂,但可能好景不长,房价终将会在泡沫狂欢中破灭,股市也在疯牛后出现股灾,到时遭殃的是整个国民财富,会被华尔街资本洗劫一空。

出口型企业受制于rmb升值压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2020年经济的一个动力,其实是上半年不被看好的出口,下半年因为海外疫情,竟然是超预期的,如果升值太快,经济承压太大。

升值对目前的RMB资本来说并不友好,拜登不会放弃特朗普限制RMB资金投资高科技企业的限制。资本外流,又没什么好买,就又回到了地产、消费品牌这些老路——显然未来10年的核心资产并不是这些。升值对国家来说,会造成资本浪费。

如果坚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不随之宽松,外币计价的中国资产就会非常便宜。

美资将大举涌入收购中国资产。

兔子这次危机所有操作都是教科书级的,从抗役到签署15国贸易协定,再到房地产三道红线、金融去杠杠,再到碳中和去产能输出通胀。

美国拼命印钱,我们就搞碳中和,缩减产能提价。

碳中和比前两年的查环保更高大上,这是原来西方扣在我们头上的屎盆子。

今天趁着他们放大水,反手把他们造的屎盆子扣回去了。

他们还不能有脾气,嘴里还得说:真香!

你不是印美元么,欧洲不是印欧元么,我不跟你们洪水滔天

你印钱,我就升值,本来一美元可以买6元的人民币商品,现在我升值了,你只能买5元了。

所以拿碳中和来去产能,太香了,光明正大的给出口商品涨价。

拜登不但不能从中国这吸血,他还要应对国内通胀,其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美元的信用基础,最早之前是锚定黄金的,后来他印多了就耍赖,变成锚定石油。

再后来石油也支撑不起美元了,它又锚定了中国制造的商品。

为了加入1949和2018世界贸易 ,那时候我们是情愿给美元做信用背书的。

现在不一样了,我不给你做背书了,我要发行数字货币了。

用中国制造给自己的数字货币做背书。

其实除了新疆棉的事件,最大的事件是中国加入了货币结算系统。

这就意味着RMB也成为结算货币了,以后可以放心的去美元化了。

欧洲的态度其实就是两面下注,一方面给中国通过了swfit,另一方面又跟着美国制裁我们的棉花。

注定欧洲不会再次成为王者。

当然是利好消息,在没有任何其他利好的情况下,大A又涨出了节前的步伐。

现在美国的国债根本卖不出去,兔子又在搞碳中和去产能涨价,这对于全球通胀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

土耳其是自己先贬,尽可能的少被割。

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南美国家,先宣布破产也是一个道理。

劳资破产了啊,你们割不了多少羊毛,求放过,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银行行长今天说中国不具备通胀上行的压力

外围物价都涨上天了,为什么我们不具备通胀压力呢

主要是RMB在升值,土耳其、巴西这些资源国的货币在大幅度贬值

一升一贬,双倍效果

而我国主要是资源进口为主,除了大部分芯片,其他的工业品自己都能生产

所以通胀压力一点都不大,因为我们是卖方。

对外投资。仿效两次大战时的美国,向急需中国抗疫支持的国家发放人民币计价的贷款购买中国物资,在支持世界恢复经济的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俄罗斯可以和兔子RMB互换,他不用美元了。

这才是最强的防割之道。

他自己的卢布贬值,但是手里的RMB升值,一涨一跌他就亏的少。

能买到中国疫苗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站队了的,都会给RMB互换的额度,给他们做对冲。

这就是加入一带一路的福利。

如果金融战进展顺利,RMB换出去了,也和美元一样,可以拿纸到全球换物资了。

现在就是对美国输入通胀,坐等美股和美债扛不住,

就是严防金融风险,去泡沫。

货币宽松的一个副产品,就是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的加大。美国此次大选的乱局,根源就在于其全球化的角色使得美国资本与劳动两极化——资本的财富份额急剧增加,劳动的收入比例则迅速下降。可以预见,为应对新冠而猛烈扩张的货币,将会进一步分化美国社会。

美国的国内矛盾就意味着中国有处理国内问题的空间。

中国如果抑制货币宽松的冲动,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就会得到控制,社会就可以保持社会稳定。

中国最大的泡沫在房市,房地产三道红线、房贷比例不得超过40%、学区房概念降温

这些政策都是在严防金融风险。

就是说我们护住了自己的要害,再去发动金融攻击(对外输出通胀)

假设美股美债崩了,美元无法顺利收割全球,那这次兔子就是最大赢家。

天多的像土耳其这种破产的资产等着我们去抄底。

获得的外汇,不要继续购买发在国家国债等金融资产,而是要抄底廉价资源、优良资产,特别是技术和人才。

现在还在金融暗战阶段,中国最大的泡沫在房地产,你了解了这次相当于和美国金融决战了,用决战不为过。

货币是2021年最大的变量,只要人民币能保持正的利率,就有可能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的安全岛。

这就要求中国在成为储备货币之前,不能开放资本市场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严控资本FDI,防止廉价资本通过股市或FDI抄底中国资产。

不轻易动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这两个大杀器

人民币要做好转变为浮动汇率的准备,要能够随时用人民币开展外贸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