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工业品 > 帖子详情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

第一,大量企业正在向中西部搬迁,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看你对中西部怎么定义的,如果非要把日喀则和喀什定义为中西部,那可能少一点。

以重庆为例,十年来,建设了数十个产业园,涵盖石油化工、饮料食品、汽车配件等领域。

像贵州、宁夏等电力充沛的区域,大量的内外资互联网企业,去建设数据中心。

第二,向国外搬迁的制造业,以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制造为主。

以印度富士康为例,为了降低成本,富士康筹建了印度公司。疫情期间的表现就不提了,我们说一下疫情之前。

印度的人工成本确实低,但物流成本高(高赞里提到中国物流成本高,纯属****)啊,高到什么程度?中国的苹果富士康工厂,能在24小时内收到任意苹果配件提供商的配件。印度呢?按周算,并且相当一部分配件还需要从中国空运。

更搞笑的是,苹果当地负责人,最忙的事不是整合苹果供应链,而是想办法解决工人的吃水问题。

对于制造业来说,工资只是成本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有配套的高速公路、铁路、税收优惠、土地、水电、政策的延续性等等。

什么企业搬到外国了?

纯依靠工人手工和简单生产线的行业,说难听点,就是最低端的血汗工厂。这类企业在中国改革开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民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的是高端制造业,更高的技术壁垒,更多的利润,更多的员工收入。

比如耐克的代工厂,现在市场价1000块以下的耐克,基本上都是越南产的。这种几乎不投入固定资产,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作坊式生产,最多给员工开3000块钱工资的低端制造业,留着干什么?

第三,中国制造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成什么样了?

以格力为例,年报显示,公司的生产人员正在以不低的速度下降。

是产能下降了吗?

不是,是工业机器人的普及。

以美的为例,公司并购了库卡机器人,在顺德成立了工业机器人工业园。

和题主相反的是,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

不难发现,从供给侧改革开始,中国正在从政策上挤压高污染的低端制造业的生存空间,鼓励高端制造业尤其是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

第三,只有产业升级才能拯救内卷

为什么现在出现了躺平、内卷的现象?

正是因为产业升级不够快。

长期从事低端产业,企业缺乏足够的利润,也没有动力进行研发,技术人员的收入也就迟迟上不去。

产品没有竞争力,只能靠低价竞争,形成恶性循环。

员工收入无法增长,靠透支身体996加班来赚取微薄的工资。

为什么国外能够一天八小时摸鱼还可以吃着炸鸡?

因为它们早早完成了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垄断,把沙子卖到金子的价格。

然后用美元收割全世界。

我们怎么办?

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产业升级,坚持不断的攻破各个行业的技术难关,继续扩大内外双循环,把它们的技术垄断都踩在脚下,维持合理的行业利润,提高产业利润,进而提高全民收入。

多少的行业利润是合理的?

根据我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以华为、运营商推动的5G产业链为例,大多数毛利率在30%-40%之间,企业有动力持续投入研发,提高技术人员的收入。假如所有制造业通过产业升级,都达到这个毛利率水平,中国根除内卷,指日可待。

2019年以来,国家层面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对研发支出进行加计扣除,而研发支出,绝大部分是研发人员工资,从政策层面,技术人员的收入受到了保护。

这里补充一点,你永远想不到知乎的杠精抬杠的角度。评论区就裁员问题和我抬起了杠,裁掉的员工去了哪里?这里有两个方向,一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现在新增人口新增劳动力是越来越少的,之前我在其他文章里提醒企业经营者,未来你必须把人工成本作为最重要的企业经营成本,否则很快你连人都招不到;二是现在随着内需的增加,新增加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的,可以吸纳更多员工。未来抢人是常态,这几年,很多城市已经开启了抢人模式,很快就轮到企业了。

第四,资本是聪明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只有9.2%的日本企业表示正在或考虑将产能迁出中国,该数据创下5年来最低水平。

西班牙《加利西亚之声报》报道称,西班牙众多跨国公司高管表示,在华业务的增长是公司2020年营收的重要支撑。

CNN观察到,2020年美国FDI下降49%,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这表明“一些外企正在放弃对美国的投资,转而在中国押下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