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微吧 > 财经 > 帖子详情

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精华

经济增长只有两个基本来源:劳动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但是在现代社会,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创造显著的经济增长:借贷。

举个例子,有人想买辆小轿车,但是自己手头存款不够,这时银行愿意放车贷,购车者拿到贷款后转手买了车,购车款转化成了4s店销售员工的提成、车企的销售收入以及政府的税款等。如果没有车贷,以上的所有生产活动都不复存在,因此向未来贷款可以提升gdp。

借贷来发展经济有一个很显然的问题:贷款是要偿还的。假如借贷能够提升生产力水平,那么今天向未来借贷就会提升未来的gdp,从而使得宏观杠杆率(贷款总额/gdp)保持稳定。但是假如借贷不能提升生产力水平 ,那么借贷就会导致gdp的增速赶不上贷款增速,从而导致宏观杠杆率被动攀升 。实际上 ,地球上绝大部分靠借贷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都走上了第二条路,外在表现就是通过推高宏观杠杆率来强行推高经济增速

这一套搞法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2001年,美国发生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经济陷入低增长。当时的小布什政府为了提振经济,发明了著名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次贷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快速扩张,从2001年到2007年名义年化增速高达5.33%。与此同步,美国的宏观杠杆率从2001年的190%上涨到了2007年的230%,短短六年暴涨了40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67个百分点。

回头来看,美国2001年名义gdp总额10.58万亿美元,2007年名义gdp总额14.99万亿美元,六年增长了4.41万亿美元。这部分增量是怎么来的?一小部分来自于美国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一部分来自于通胀,一部分来自于美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但是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向未来的借贷,外在表现就是宏观杠杆率的暴涨。假如没有次级贷款政策的刺激,那么从2001到2007年,美国的宏观杠杆率将维持稳定,美国2007年的名义gdp一定到不了14.99万亿美元。这一点也得到了证明: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连续两年收缩,2009年经济触底,名义gdp总额达14.99万亿美元,刚好与2007年的水平相当 。换言之,美国靠着推升宏观杠杆率,把八年的gdp涨幅用六年完成,然后花两年还回去了...

作为对比,中国经济自2008年之后就走上了一条类似美国2001-2007年的道路,靠推高宏观杠杆率来强行推高经济增速。2008年,中国名义gdp总额31.4万亿元人民币,宏观杠杆率141%。2021年,中国名义gdp总额114.4万亿元人民币,宏观杠杆率264%。从2008到2021年,中国名义gdp增量达80万亿元人民币。同理,这部分增量有四个来源:劳动人口的增加、通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宏观杠杆率的暴涨(13年上涨了123个百分点)。假如2008年后,决策层采取了更为保守谨慎的经济政策,没有依赖推高宏观杠杆率来强行推升经济增速,那么2021年的中国gdp总额一定小于114.4万亿。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中国的gdp增速数字完全缺乏意义。每年年初,政府会定下一个gdp增速的目标,然后在第二年年初,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速总是能够达到或者至少接近当初的目标值。这并不是因为政府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因为政府总是在利用信贷手段精确地调控经济增速。只要发现经济不好,就大搞基建“稳增长”,或者推动居民加杠杆买房。从2009年至今,类似的把戏总是在不断上演,几乎每一年 ,依靠劳动力增加和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内生经济增速总是达不到政府的目标值,因此政府总是不断地靠信贷刺激来强行推高经济增速 ,最终把宏观杠杆率推升到了2021年的264%,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纪录。

当然 ,过去13年的事情要更复杂一些。从2009到2015年,中国经济加杠杆的主要工具有基建和房地产两个。基建的贷款流向了国企,房地产的贷款流向了家庭部门。由于基建的回报率极为低下,国企部门的贷款大部分都是垃圾贷款,因此决策层在2015年底不得不搞供给侧改革并在2016年搞涨价去库存,把国企的垃圾杠杆转移给家庭部门,毕竟企业可以破产,但是居民不能。从2016年至今,中国经济加杠杆的主要工具变成了房地产,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不断上升,为国接盘。

另外要提一下,房价的上涨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收入驱动的增长。生产力水平提升导致经济增长,收入正比于经济规模,因此收入也随之增长,最终带动房价上涨 。第二种模式是房贷驱动的增长。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制造房价上涨的预期引导居民贷款买房,房贷的飙升又反过来推升了房价,从而形成强化循环。两种模式都会产生房贷,但是由于房地产本身不能提高生产率 ,因此,前一种模式不会推升杠杆率 ,但是后一种模式一定以加杠杆的形式完成。房贷驱动的房价上涨意味着房价已经脱离了收入的基本面,购房者必然感到痛苦。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中国的房地产是怎么回事了。从2008年至今,决策层不愿意接受较低的经济增速,因此采用了加杠杆的方式来强行推升经济。企业加杠杆的方式是大搞基建,而诱使居民加杠杆的最佳方法就是逐渐推升房地产价格 ,因为购房者永远买涨不买跌,只要有房价上涨的预期就会背上房贷入市。因此,高房价实际上是在为中国经济做贡献,因为没有高房价就没有高房贷,没有高房贷就没有中国经济规模的强行提升。至于有人发现靠自己的收入难以买房,那么我只能遗憾地表示,这恰好是顶层设计的初衷。

如今是2022年,国企的杠杆率非常高,贷款的质量又非常低(基建的回报率太难看),因此企业已经很难加杠杆。居民杠杆这一块,目前是62%,也已经很高,因此居民杠杆率也很难提升。既然宏观杠杆率无法提升,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速就无法继续以加杠杆的方式来强行推升。换言之 ,目前的经济增速就是中国经济内生的增速。今年年初定下的增速目标是5.5%,我只能说勇气可嘉。按我个人的测算,哪怕没有疫情影响,目前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也只有4%。当然,假如决策层愿意继续推升宏观杠杆率,那么明年初公布的经济增速数字完全可以超过4%,不过这样的数据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