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微吧 > 财经 > 帖子详情

中国经济会步日本后尘吗?




日本战后40年经济增长52倍,中国改革开放40年增长50倍,日本经济停滞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也开始下降,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从历史数据来看,日本对中国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特别是日本高速发展起步比中国要早30年时间,发展阶段也比中国更早,文化和社会结构类似,比西方国家更具有研究价值。

一、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类似。

日本和中国都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都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作出的,并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完成了工业化。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学习价值,但实际上出不了东亚地区,大概率和政府的权威有很大的关系。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是要数东亚国家了。

二、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类似。

日本迈入老龄化国家要比中国早几十年时间,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和发展阶段,中国也即将面临日本三十年前开始的老龄化困境,而且大概率会更加严峻,毕竟日本没有经过计划生育,中国因为人为干预生育,导致生育危机提前到来,可能要比日本面临的困境更加严重。日本经过三十年的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占据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和负面的影响。而中国老龄化也已经达到了18.7%,在未来三十年,大概率会超过日本目前的水平,并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产业发展的战略困境类似。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产业升级上遭遇了美国的严厉狙击,导致半导体领域严重溃败,丧失了发展优势,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与此不无关系。中国目前面临的产业发展困境和日本上世纪完全类似,在部分产业优势领域,面临美国的全面打压,市场禁入是最为直接的措施,同时还辅以断供等手段,限制中国先进产业的发展。




对于这些方面,日本对于中国发展来说是具有非常好的探路者,先锋官作用,日本曾经面临的问题,中国也正在或即将面临,日本曾经采取的措施和成败,都会对中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然而日本化的经济停滞,也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因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有可能坠入日本当年所面临的陷阱,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的崩盘,有可能像日本楼市崩盘一样,将经济带入严重的萧条和停滞。

那么中国能否避免日本过去三十年的停滞命运呢?

这就必须从上文那三点来探讨中国和日本的异同,寻找中国破局的机会。

一、中国政府掌控的资源更多,具有更强的资源调度能力。

日本政府虽然拥有稳定持续的政策执行能力,但由于其资本主义的性质,政府不掌握关键的核心资源,对经济的把控也多是和大财团妥协的结果,对大财团不利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和执行,而且对经济的调整也多是被动调整,很少主动实施变革,政府首脑变动频繁,改革顾虑颇多,不仅仅是日本本土财团利益需要顾及,美国利益更是不能违背,所以,行动起来步履维艰,难以做出大的改变和调整。

相反,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力量相对较弱,资本在社会经济中不占统治地位,政府掌控的资源和力量巨大,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中,可以实施强有力的部署和调整。





二、人口结构畸形,实际上更多是来自经济发展对人的压力。

中国人口结构畸形,虽然有计划生育的影响,但更多的压力其实是来自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化对社会领域的侵蚀,让正常的社会生活笼罩在资本的盘剥当中。对于这点,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无解,但对于中国来说,长期的战略主导下,是可以牺牲短缺的资本利益的,从去年开始对教辅行业的大力整顿,降低了教育领域的资本化趋势,减轻了人民焦虑,随着对这些类似领域的政策调整,会逐步缓解人们的生育焦虑,提高生育意愿。

三、产业升级方面,中国拥有日本所不具备的强大战略回旋空间。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面临美国的打压时,最终选择妥协,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经济处于完全的外向型经济,当面临美国关闭市场的压力时,日本政府不得不妥协,再加上日本本土市场狭小,缺乏支持重要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使得日本没有能力和意愿和美国死磕下去,最终将占据优势的半导体产业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手里,也让日本在之后的发展中缺乏龙头产业的带动能力,让日本经济再续辉煌。

而中国和日本则完全不同,由于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规模,这就使得中国在面临国际市场的封锁的时候,可以通过启动国内市场来消化外部市场的冲击,给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保证中国相关产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会否步日本后尘,需要考虑的不是中日两国的共同点,而是中日两国在面临挑战时,可利用的资源和能力的不同点,才是决定中国能否避免日本化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