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微吧 > 财经 > 帖子详情

GDP为什么一定要增长?

首先要明白gdp的增长来自哪里。

第一是人口,这个很好理解,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人口越多,gdp也就越高。同时,人口增加也可以促进消费。现在都有“生孩子就像四足吞金兽”的说法,可见新增人口对于消费需求的拉动巨大。

第二是生活上的变化,也就是新需求出现。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都是坐绿皮火车,骑自行车。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而由智能手机衍生出的网络消费,同样贡献着gdp。

第三是物价上涨。20年前的猪肉、牛肉,虽然和现在的口感上没什么区别,但是价格很明显上涨了,这就是通胀带动的名义gdp的增长。

那么现在回答问题:gdp可不可以不增长呢?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就算不增长,你的生活水平也不会下降。

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模型来看看。假设有一个小型的系统,这个系统里面只有农民、裁缝、屠户、木工这几个角色。农民每天的需求是吃饭、穿衣、睡觉,日复一日不变。那么农民会向屠户买肉、请木工做家具修房屋、向裁缝买衣服。同样,裁缝会向农民买粮食,向屠户买肉,请木工做家具修房屋。如果这个系统里面人口始终保持不变,那么gdp最终也不会发生变化。事实上,从汉朝到清朝这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gdp一直没有明显增长。仅仅是人口变化影响着gdp总量的变化。

但是如果在这个系统中有变化发生,比如某个农民get到了一项新技能,可以制作陶瓷器具,而刚好其他人的需求可以满足这个陶瓷制作者的生活问题,那么整个系统的gdp就有了微小的增长。而如果另一个农民发明了一种新的农业器具,让粮食产量增长,并且这些粮食还能被消耗掉,那么这个系统的gdp也会发生增长。

所以这回清楚了,gdp的增长来源于人口增加+新的消费方式出现+物价上涨。2000年中国人口12.67亿,2020年达到14.13亿,1亿5千万人口增量相当于一个日本人口。而美国2000人口2.82亿,到2020年增加到3.32亿,这5000万人口增量相当于一个英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是少有的gdp持续增长的经济体。

如果gdp停滞增长20年,你依然可以拿着不变的工资,过着平静的生活,网购、刷短视频、打游戏的生活体验一样不少,因为中国人口已经停止增长了,在适龄就业人口不增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gdp停止的情况下保持同样的生活水平。

其实这中间唯一的bug是利率。目前中国的利率仍然高于大部分国家,这意味着,如果gdp不增长,银行利率也会让资金增长从而让物价上涨。实际上,在一个正向的循环里面,工资-物价是通过利率这个媒介螺旋上涨的。如果把利率定为0,那么在一个理想的模型下,可以让全社会的物价工资水平全部保持静止,人民生活水平也不会下降——这就是日本这20年遭遇的状况。而一旦锚定了价格,也就意味着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不会再出现,那么当别的竞争者发明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时候,就会形成落后的局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贷款。居民住房贷款、企业贷款,比如商业贷款30年100万要还150万,其实就已经预设了未来会有50%增长的预期,而一旦你的名义增长率不及预期,那么这些贷款者将会蒙受损失。如果这些在高利率时期借了贷款,后续的工资增长却没能覆盖掉利息的时候,银行就有可能出现坏账。

但是,有的时候货币政策将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毕竟当下的预期永远不可能准确预测未来。比如今年央行再次定向降准0.25%,释放资金5000亿。货币政策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量基建已经完善,能够新建的空间已经不多了。过去20年,我国主要的经济拉动就是投资,由政府卖地,招商引资,修高铁、地铁、5G网络进行基建,着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也增加了经济循环的效率,5G网络的建设也拉动了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消费,对于gdp的增长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各项新的生活方式逐步到达瓶颈,人们已经很难再开拓新的生活方式了,而宇宙航行等新的消费还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将不得不屈服于消费的放缓而逐步下调。因为利率就是为了借贷,从而获得高回报而存在的,一旦这种预期不复存在,再保持高利率,就会打击消费端。

如今,东部沿海地区的基建水平已经逐步完善,中西部地区仍然有待进步。未来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让这些落后地区的生活消费水平、工资水平逐步向东部沿海靠拢,这是未来20年中国gdp增长的来源,这个过程将会非常缓慢。因为中西部地区不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有些城市仅仅是在资源方面有单一优势,如果强行城市化,势必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过去20年,实际增速大多保持在7%左右,名义增速可达到2位数。未来二十年,实际增速可能会维持在2%-4%左右,如果以2%的通胀率为目标,名义增速可以维持在4-6%之间。

gdp会不会无限制增长下去?实际上在农业社会,gdp在人口不变的模型下,长期保持停滞状态。也就是说,近几十年来,全球gdp可以持续增长的状态才是不正常的。没有新的技术革命,gdp凭什么增长?

如果抛去人口、技术全部都不发生变化,仅依靠通胀会不会让gdp无限增长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是这样的: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就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古代,普通人连使用金银的权利都没有,大部分是以物换物。比如一匹布换十斤粮,这种兑换方式根据人们的生产力而决定,基本是稳定的,在以物换物的情况下是不存在通胀这种东西的。后来,政府为了控制全社会的商品流通,发行了纸币,这才出现了通胀这种东西。试想,如果现在马来西亚的通胀每年保持在3%,而基建、生活条件都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马来西亚人每天保持同样的生活,二十年之后购买力也能翻一倍?这可能吗?全世界范围内,货币是动态定价的,如果马来西亚的实际产出只有1.2倍而物价变成了2倍,那么马来西亚货币就会贬值40%来弥补这部分的虚标。即使货币不贬值,马来西亚人也会选择购买力水平更高的地区生活,从而使得当地的gdp水平从长期回归到均值。

所以再回过头回答问题:gdp为什么一定要增长?实际上,gdp增长是现象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维持gdp增长,而是要维持合理失业率、更好的生活水平和一定的通胀水平,从而造就了gdp增长这个结果。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可能本末倒置,把gdp增长当成了目的,这就形成资源错配和财政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