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微吧 > 企业 > 帖子详情

梦的门户——读《西藏生死书》

  活着的人都没死过,所以很难知死后的事情。如果死亡真的能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人们会如何评价自己无知无畏的前生? 西藏生死书
  
  佛陀八十九岁圆寂的时候,弟子争相供养、挽留,请求佛陀继续驻世。可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欲身终难长久,又何必对本就虚幻的事物过分强求?
  
  也许,一个性灵要经过很多段旅程,辗转三界,轮回六道,为人,为鬼,为畜。所有的嗔恨愚痴不过是一场场大梦,没有自持,流浪生死,始终找不到最终的归宿和永恒的宁静。
  
  人们眷恋美好的事物,厌憎痛苦的发生。可是人们常常忽略,所有美好和痛苦,都会随着这一世的结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你真的那么坚信,人没有来生吗?如我坚信,生死必有轮回一般。
  
  我想找到命运的出口。
  
  死亡终究会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我希望自己的那一天,平静而有尊严。我希望我在活着的时刻能不断改正错误,死的时候内心不会有太多悔恨;我希望活着的时刻能放下红尘俗物,死的时候对这一世没有太多眷恋;我希望活着时候多增加善的修为,死的时候依然能慈悲安详。
  
  当人老迈,被死亡的阴影笼罩,大小便失禁,甚至排尿需要一根导管。然后呼吸困难,五脏六腑都感到火烧一样灼热,彻夜难眠,受着各种怪梦的困惑,意识也开始变得浑浊。如果不那么走运,还要面对几个不肖子孙,推脱赡养和争夺财产。这就是多数人的死亡。所以,那些平静、安详,猝然离去的人们,他们在死亡最后留下的笑容,是那样震撼心灵。
  
  我的外婆,心地慈祥。虽不修佛法,没有正式的宗教信仰。可是在死亡的最后依旧如往昔般思路清晰。在她死亡的最后阶段,最爱吃肉的外婆一口肉都吃不下去。外婆死后,身体并不僵硬。亲朋在外婆停灵期间,为她诵读了三天《地藏经》。外婆临终的时候,家人杜绝了一切哭声,尽管还是有人忍不住小声啜泣。我们禁止所有人的大声呼喊,怕惊动外婆亡灵的往生。舅舅为外婆吃了四九天素,印了多部《大般涅槃经》。看过这部书之后,我觉得十分幸运。虽然当时不知何为破哇法,但是家人的做法,相信一定会使外婆在踏上下一段旅程的时候,有一个不错的心情。
  
  在外婆七七的时候,我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外婆驾着祥云带我周游天际,也许这就是她新的生活。醒来我和妈妈说了这个奇怪的梦,才知道这一天恰巧是外婆的七七。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征兆。
  
  自从看过这本书后,我已经连续五天梦到我的外婆。有她活着时候的事情,还有为她送葬时的情形。很多情绪都伴随着出现在这些梦里。我感觉外婆在一直陪我经历,她还会一直出现在我的梦里,直到我找到梦的出口,看到被愚痴掩盖的实相。
  
  
  从本书中摘抄出一些格外喜欢的章节段落,以供回省。
  
  1、逻辑的心看似有趣,却是困惑的种子。——巴楚仁波切
  
  2、理论就像衣服上的补丁,总有一天会掉的。——西藏民谚
  
  3、我就是我伤害过的那些人,我就是我曾带给他们快乐的那些人。
  
  4、P126由于接触不到和远离我们自己,我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经常胡思乱想。
  
  5、P129这就是为什么在西藏传统里,一个在去世时解脱的人,被认为是在这一世解脱的,而不是在死后的中阴解脱,因为对光明的主要认识发生在这一世里。
  
  6、P139结果,我们就执着乐和苦为真实不虚的,就在笨拙而愚痴的行动中继续播下生的种子。
  
  7、P140三种智慧工具:听闻的智慧、思索和反省的智慧与禅修的智慧。
  
  8、P169最伟大的证悟来自最伟大的虔敬心与最谦卑、最完整的感激。
  
  9、P179体悟我们的本性就是证得完全解脱和成佛。
  
  10、P182心性、本觉的面貌只有在概念心融化的时候,才能传达介绍。
  
  11、P188目前我们的本觉就像婴儿,搁浅在强大的,念头不断的战场里。
  
  12、P189大圆满禅修的要点,可归纳如下:过去的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升起时,这间隔中不就有当下的意识:一种清新的,原始的,即使是毫发般的概念也改变不了的清楚而纯真的觉察?是的,这就是本觉。
  
  它并非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因为又有另一个念头突然升起,不是吗?这就是本觉的光芒。
  
  如果在这个念头升起的当下,你没有认出它的真面目,它就会像从前一样,转变成另一个平凡的念头。
  
  13、P193你既不执着念头和情绪,也不拒绝它们,只是在本觉的宽广怀抱里欢迎所有的它们。从前你看得太认真,而今这一切,包括雄心壮志、计划、期望、怀疑和激情,都不再击破。因为“见”已经帮助你看见它们是徒劳无功和毫无意义的,并且在你心中产生真正的出离的精神。
  
  14、P227悲的水流经慈的运河。
  
  15、P233珍贵无上菩提心,未生起时愿生起,已生起时不退转,愿彼增长时再增长。
  
  16、P234P238 施受法
  
  17、P248宽恕本就存在于神性之中,神已经原谅你了,因为神就是宽恕。犯罪是人,宽恕是神。但你能够真正原谅自己吗?这才是问题所在。
  
  18、P361如果你受苦,你就可以知道他人受苦的情形;而如果你在帮助他人,受苦可以让你体谅并产生次本心,以帮助他人。
  
  19、P361路米写道:“忧伤,可以是慈悲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