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互联网 > 帖子详情

互联网已杀成红海,智能制造却还寥寥,为什么BAT不去涉足?

因为没有高收益。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互联网和实体是矛盾的,或者说二者是“排斥”的。


前两年我们跑智能制造的融资时已经反应过来了。

我们有请互联网投资人老王和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小王聊一下。

老王:你们这套东西能干什么?

小王:我们能降低产线上巴拉巴拉的成本,加快巴拉巴拉的生产速度,减少巴拉巴拉的切换响应代价。

老王:那你为什么要钱?

小王:因为我们要生产这些传感器,写这些软件代码,需要启动资金。

老王:你们帮别人省钱,你们又能赚多少?

小王:省别人10块,我们再收个2块吧。

老王:那你们能一年铺多少家工厂?

小王:几十家吧,肯定不到100家。

老王开始礼貌地要PPT,然后聊天气,然后下午还有个会,告辞。


智能制造有几个先天特质,是资本厌恶的:

一,产能过剩为什么要去做产能升级,做好筛选工作,自然淘汰就好了嘛。

这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永恒困境。市场上有100家工厂,但市场只需要80家工厂,那你让那20家自然死亡就是了。

这20家工厂倒闭是厂佬和工人自己的事,是外部性成本,干卿底事。

你说一百句“我们改造产能就能接更快更定制化的订单,做增量”,人家不听也不信,信的就是眼下的现实。

无可指摘。

至于“加快中国产能智能化有助于形成中国制造的国际壁垒”,那是屁话,不属于投资人的工作范围。


二,普及速度相对太慢。

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不是装个App,你得去根据人家的工艺工序数据进行一个适配,这里面有蹲产线做观察做调试的阶段。

所以一个App一年内可以有一个亿的装机量,智能制造绝无可能。现在那帮卖产线数据化的,一年能卖出一万个工位就是神。

资本不是不认可省钱高效的业务方向,但这类业务方向必须要能快速普及。否则你晃晃悠悠地帮人省钱再赚小钱,我投你干嘛。

我存银行不开心?

你说“每个接受了智能制造改造的工厂都会有更好的数据化习惯”,这也是屁话。大家是出来赚钱的,不是来教化众生的。

中国产能数据化的成果能在三年内落在我投资人身上么?


三,金融价值太低。

短期亏本的买卖投资人也经常干,只要有退出机制,也就是股份值钱能套现,也可以。

但智能制造真没啥金融价值。

你别看A股那票上市公司啊,不是做光伏的就是卖企业软件的。你把建筑bim、嵌入式、工业集成、自动化控制都算上,能涉及到“生产进程里的软硬件优化”的,没几家。

而且有也就两三百亿市值,还是做了十几二十年的那种。

我投你就是为了三五年后分钱,我不是你爹你不是我儿,五年以上的长线麻烦你自力更生。


bat不下场真的无可指摘,人家也得对自己的钱负责。


所以眼下智能制造是个伪热点。

一方面都知道利国利民,另一方面资本参与的动力极低。我们能在新闻上看到的那种投几十个亿的,实际上都是巨型工业集团内部孵化,顺手找个外部的合作方。

投资只是一种合作形式。

这导致智能制造的发展显得极为“内生”:

各地产业集群里不是没有低廉的改造方案,面板传感器才几个钱。但他们走不出一个市,甚至走不出一个产业园区

一些巨头有服务于自身供应链的智能制造部门,但高度分化,几乎不存在对外推广适用的可能。

中国是世界工厂,有近乎全门类的产能,但绝大多数门类的数据化改造都没有外部投资。

这等于基本靠自己的积累进行自身改造。制造业的积累能有几个钱,赚大钱的也是把钱循环进金融板块,产线上几个点的增损完全没法和股价地价波动相提并论。

所以媒体上热得一塌糊涂,实际里还是小众。

我司搞产业数据化的胖友,兼职是做vtuber虚拟偶像的动捕算法,每次想到我都觉得大为震撼。


中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是在做的,但2025的目标现在看来很吃力。

很多地方数字上达标,但那实际是把买设备的钱折成“智能制造投资”,不能轻信。

眼下又开始提2035的目标,新智能制造,不仅仅强调数据化,还得重视人工智能。

我虽然还没瘦成梁朝伟,但已经在考虑长泽雅美了。


我这两年跑产线的感觉是:与其强调智能制造的弯道超车,不如强调补课。

智能制造的原材料是什么?数据;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标准。无标准则数据缺失、不可信,智能制造无从谈起。

而我感觉我国制造业连标准化都是勉强。日本打个胶有操作手册,我国熟练工人打胶纯凭“手熟尔”。

在日本的服务业里你这算“打胶仙人”,可咱这是工业啊。

中国工业的体量和交付质量都有了,现在差就差在这个颗粒度。我现在没有当年那种科幻式的想法,未来十年,智能制造能让中国制造业有日厂德厂现在的颗粒度,那就是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