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工业品 > 帖子详情

中国工业的真实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拉大,根源在哪里?

改开以来,中国的工业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这种进步更多是体现在技术含量不高、利润较低的低端制造领域,在真正的中高端制造业方面,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仍然相当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

而且,在近些年来,这种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终日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二”的美梦里,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百害而无一利!

本文仅就中国工业水平的真实情况做一个分析。

第一、工业母机方面

众所周知,工业母机是“生产设备的设备”,如工业母机可以用来制造工业机器人、发动机、汽车、工程机械、工业基础件等。

它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最基石、最核心的所在。

工业母机的技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甚至是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母机的生产领域都一直被发达国家“卡脖子”,根本没有形成任何自己的工业品牌。

1、在机床领域,我们十多年来不进反退!

2008年,世界机床企业前10强中,日本有5家,德国有2家,中国有2家,美国有1家。中国的两家企业分别为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

到了2018年,这两家企业纷纷跌出前20名,龙头企业沈阳机床2019年净利润约为-29.88亿元,亏损严重。

为什么这十几年来,会不进反退呢?

中国机床水平不进反退

说白了就是不切实际的盲目投资,导致了中国机床企业的整体衰落。

必须要搞清楚,真正要做好一个“高精尖”的产业,一定要稳扎稳打,绝不能急功近利、妄图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

话说回来,“弯道超车”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能走正路、走大道,为什么要“弯道超车”呢?这就是典型的耍“小聪明”!

以机床行业为例,它是高技术门槛、高专业分工、需要长期积累的典型。

拿德国来说,德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学徒制、双元制等教育机制为它的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新鲜血液”,同时企业严谨务实,追求“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德国先后诞生了1300余家单项冠军企业,为德国高端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再来看小日本。

日本企业非常讲究代际传承、技术传承,追求精益求精。比如享誉全球的“丰田模式”。

在这种社会文化的熏陶下,日本现有长寿企业数量高达3900家。

其中,大量著名机床企业的寿命已绵延几代人,经久不衰,比如山崎马扎克(成立于1919年)、发那科(成立于1956年)、森精机(成立于1951年)、小松(成立于1945年)等。

山崎马扎克独占全球机床市场半壁江山

再看看我们中国的机床企业。总是喜欢“大干快上,放卫星”!

以沈阳机床为例。

它曾投入10多亿元的研发费用,要打造世界首台互联化的智能数控系统i5,并在i5的基础上研发了i5数控机床。

沈阳机床喊出的口号是:要把i5打造成机床行业的“苹果”!要颠覆传统机床行业的商业模式,但最终一败涂地!

虽然i5数控机床在2016年获得了1万台订单,但巨量的订单并没有带来利润,反而带来了14亿元的亏损。

同样,大连机床在完成混改后,大干快上,喊着“像造汽车一样造机床”的口号,最终导致融资资金断裂,欠下数百亿元的巨债。

这再次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弊病——从不务实,以情绪和立场代替事实!

2、我国机床行业相比发达国家毫无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自给率不到10%,其中龙门式加工中心及立式加工中心等的自给率不到1%。

在高端领域,我国机床企业对于一些高端行业的需求根本不敢触碰。

比如在近年来国内外的主机厂招投标过程中,有大量条件严格的验收指标,导致我国多数厂商知难而退,参与产线机床竞标的企业大多来自德国、日本或瑞士。

在中端领域,日本机床以其可靠耐用的性能以及较便宜的价格牢牢占据了我国的中端市场。

日本森精机、山崎马扎克、日本大隈等企业占据了我国超过80%的市场。

吉利、长城等国产汽车产线,基本都是德国、日本机床的天下。

在低端领域,我国大量的中小民营机床企业聚集在山东滕州(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浙江玉环(中国经济型数控车床之都)等地,陷入低端混战。

而且,机床与高铁之类的装备制造有本质的不同——机床行业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国家意志最多能够维持几家重点企业的经营,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造出几台精密机床,但是这种模式成本过高、无法持续,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不了决定性作用。

这跟中国足球是一个道理!

第二、芯片方面长期不能自给自足,“卡脖子”现象严重

芯片是现代所有电子科技产品的核心。

小到摄像头、手机、家电、LED,大到汽车、飞机、数控火控等,都需要芯片,美国敢用光刻机卡中国脖子,就因为我们离不开芯片。

中国在芯片领域至今都属于“小白级别”。

举个例子,就知道芯片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国是严重贫油国,对石油的需求很大,国内7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2020年原油进口金额高达1.22万亿;而芯片呢,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4万亿,是石油的2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这个不假。而且就在今年,我们靠着电动车出口赚了不少外汇。

但是,电动车控制器的芯片全部是进口的,其中MOS管芯片以美国、德国的最好,其次是日本、欧盟国家,最后是韩国、台湾。

从5月份开始,当电动车生产销售进入旺季后,进口的MOS管芯片都会涨价,普遍涨30-50%,一个电动车控制器要用6-12个这样的mos管,基本上占到一个控制器成本的60%以上。

结果就是,人家就是宰你,你爱用不用。

所以,别看中国出口了多少电动车之类的,其实就是赚辛苦钱,8成以上的利润都被上游的国外大公司赚走了。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哪一天美国拉着日本和欧洲对中国芯片实施彻底禁运,那中国的电子行业会彻底废掉,中国所有的带电子控制系统的,包括家用电器,汽车,飞机,电网等统统都不能用!

所以,从“老子天下第二”的梦里醒醒吧!

第三、造火箭容易造汽车难

为什么说“造火箭容易,造汽车难”?难就难在重要零部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上。可靠性取决于研发、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的水平和长期积累的经验。

长期以来,日本和欧美汽车厂商在中国所展开的生产活动,仅仅是一个“最终组装”阶段。

再比如,以苹果手机为例,其中90%在美国以外生产:半导体来自德国和中国台湾;内存储器来自韩国和日本;显示屏、电路板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芯片来自欧洲;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而所有这些零部件最终都由中国富士康公司进行组装。但是,在利润分配上,中国是最吃亏的。

产品利润的60%被美国公司分走,因为苹果产品的研发、设计创意主要在美国进行;日本是塑胶、金属等材料供应国,拿到产品利润的20%;韩国凭借技术输出,供应部分零部件,拿到的利润份额不到5%;富士康只负责组织工人最终组装产品,拿到的利润份额不到2%。

第四、中国工业科技水平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1、所谓的研发就是浪费钱,做学术研究都是靠抄袭。

中国的论文造假、学术不端,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2022年4月,谷歌大脑团队著名科学家Nicholas Carlini在其博客指出,中国AI学者撰写的论文有大量段落涉嫌抄袭,被抄袭的可能至少包括他自己发表的论文在内十余篇文章。

一起近百位国内AI大牛参与的论文被爆出抄袭,让中国人工智能(AI)学术圈顿时处于风口浪尖。


尽管中国不断严厉查处相关事件,但中国学者的论文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2022年1月27日,据查证,有46起重大学术案件涉嫌论文抄袭、学术不端,存在造假、不当署名等行为。

更早之前,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同行评议的期刊发表的121篇中国作者的相关科研论文中,重复使用了一些相同的图片样本,而且每一篇论文都至少有一幅图像与另一篇论文相同。这些论文由大约中国50个城市的医院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

中国学术造假是一个庞大、完整的产业链

另外,所谓企业和高校的“合作研发”,其实就是浪费钱。往往是上千万的研发经费,最后实际能用到研发本身的,寥寥可数。原因都知道。

2、日益内卷的环境和强大的生存压力,让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搞研发

“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下村脩

从本质上讲,人类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自然和热爱,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导向。

但是,现在生存压力较大,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抛弃理想和兴趣。

如果你要静下心来搞研发,但研发这玩意又不是一时半会能见到效益的,那很可能你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最后既得不到技术、又拿不到收入,生存都是个问题!

对企业来讲,研发需要长周期、大投入,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承受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实力、精力和时间去专门搞研发。

政府投资?不说了,只能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