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工业品 > 帖子详情

“世界工厂”OR“世界加工厂”——大国制造的背后

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共出现过四个所谓的“世界工厂”:

19世纪的大英帝国、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德、日,20世纪70至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之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

现在,世界工厂这一“桂冠”已经落到了东方大国的头上: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迄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了。

表面上看来,制造业飞速发展,占全球比重从2004年的8.7%上升到了2021年的近30%,如果从这个体量上来看,称之为“世界工厂”毫不过分,实至名归。

但是,如果从技术含金量、利润率、技术创新等角度来看,则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看,中国对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

比如在半导体及相关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光学影像和医疗器械产业、机械设备和发动机等典型的高科技产品方面,2018年,进口供给率最高的美国、德国、法国对中国的影响比例分别为92.3%、45.8%、47.2%。

截至2020年,我国规上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支出相比20年前扩大了近两倍。

以最为人熟知的芯片为例: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量为6354.8亿个,同期增长了16.9%,进口金额近4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均创下历史新高。

而且,有些芯片品类的涨价幅度惊人,据国内一家汽车电子厂商此前透露,“我们一直用海外大厂的MCU,也顺利地完成了汽车电子产品的验证试验,不过受缺芯的影响,2021年MCU 拿货的价格涨了起码有10 倍。”

而且,随着中国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全面转型,5G、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部离不开核心——芯片。

从集成电路来看:我国2019/2020/2021近三年的贸易逆差分别是2039.5/2333.6/2787.6亿美元,呈快速增大趋势。

根据IC Insights 数据,2020年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大约为16%,84%是从国外买的,如果不包括三星、SK海力士、intel这些在中国设厂的非本土企业,那么这个比例只有不到6%。

第二、制造业关键技术仍然被卡脖子

以飞机制造和电动汽车为例。

近年来,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我国电动汽车销量剧增。

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PHV)总销量达近66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近330万辆,不可谓不多。

但是,在电动汽车制造的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仍然严重依赖进口——芯片、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相继成为“卡脖子”的难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叶盛基称,目前汽车产业使用国产半导体的供应量不到5%,95%靠进口。

当前,美国占据了智能汽车领域的主要技术优势,我国在传感器、自动驾驶系统上仍然没有突破。

还有,在大飞机制造领域,迄今为止,我们没有一架自主生产的民航客机。

2016年,美国航空产业链相关商品和服务经济活动总额达到1.8万亿美元,创造了1090万个就业岗位。

而我国航空航天产业产值仅占GDP的0.35%,占出口总额的0.1%。

目前,我国研发的大飞机,如C919,国产化率约为60%,但关键部件仍然全部依赖进口。

另外,C919目前仍然处于试飞阶段,距离最终的投入市场,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中美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三、中美制造业比较

最近一些年来,很多国人都说,美国制造业衰落了,说实话,有点夜郎自大。

美国当然已经退出了传统中低端制造业的生产、组装环节,但并未退出产业链,仍然把控着关键技术和设立行业标准。

1、美国企业始终保持着对前沿制造领域的控制

多年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研发密集型国家,诸如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这些产业具有“价值链复杂、全球化生产”的特性。

2018年美国企业包括软件等在内的研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全球增加值的1/3,也就是3万亿美元,而中国2018年整个制造业增加值也才4万亿美元。

同时美国也衍生出了诸如波音、英特尔、美敦力、特斯拉等“链主”企业,主导航空航天、半导体、医疗器械、现代汽车等产业发展。

2、美国企业在研发、知识产权、标准、战略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企业通过联动机制生成行业规则,形成技术壁垒,并通过标准规则从源头主导和控制技术进步的方向和节奏,进而控制产业链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企业先行、他国企业跟随”的现象。

比如,早在2007年,高通通过自研和收购就布局了6000多个专利,最重要的是这些专利都实现了标准化。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智能手机,都要向高通缴纳最少2.275%的专利费。

假如一台5G手机售价5000元,则需向高通缴纳的专利授权费近115元;

2019年,高通的总营收为242.73亿美元,许可和特许权使用收入就占到近40%。

3、截止2022年,制造业仍是美国经济最大、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

2021年美国的制造业总产值为2.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仅少于排在第一位的中国(3.59万亿美元)。

而且,从人均制造业产值来分析,美国2021年的数据为6970美元,中国仅为2564美元。

更加重要的是,美国的制造业以高端制造业为主,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等制造业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有的行业甚至独霸全球,这些高端产业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制造业高端意味着利润率高,从事该岗位的工人虽然少,但创造的财富却多。

例如,高自动化工厂拥有200名工人,一年可以创造10亿美元的财富;中低端制造业工厂需要1000名工人才能创造同样数量的人的财富。

目前,美国企业在电子部件、航空货物、机动车辆和机械等的生产均处于或接近历史高位。

正如《大西洋月刊》所说,在美国,制造业像大多数其他行业一样,在近几十年来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成熟。

它雇佣的劳动力比过去少了数百万,但工人的平均时薪达到近30美元。

第四、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工人数量持续下降,大部分年轻人不愿再成为蓝领工人。

这是隐藏的危机。

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未来,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靡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萎缩,我国制造业从整体看,将面临内需和外需都不足的双重压力,这就是去年高层会议提到的“需求收缩”。

也许,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不能只做“世界加工厂”,要做像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德日那样的、靠技术壁垒和创新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