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网商沙龙 > 帖子详情

为什么在日本是实体店干掉电商,在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

先说一下现状:

日本:以实体为主,电商不太发达

中国:电商对实体的冲击非常大,在很多领域有取代趋势,比方说电脑城就被彻底取代了

美国:电商和实体共存,大部分成功的实体商业依旧存在,电商也发展得很好

我去过的地方,和日本最相似的是香港,基本没电商。

任何商业,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会买

选择一个购买渠道,无非有四个原因:

1.便宜或者性价比高

2.方便,省时省力

3.能获得更多支持购买的信息

4.购物附带娱乐性或社交性消费

其实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比较这四个点,大体就能明白,为什么电商 vs. 线下商业,是这样的一个形态。而这些形态,又与人口密度、交通环境、线下商业发展阶段(供应链发达程度)以及人力成本息息相关。

说简单点,商业形态是需求端(消费者)和供给端(供应链)的特性综合决定的。

这样说太抽象,说具体点,我们先来分析中国的电商为什么这么发达。

2005-2015年,是中国”电商大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市场有两大特点:

1.制造业极度发达而且趋于过剩,很多产品在生产端的价格低到令人难以置信

2.零售渠道(连锁性零售商)出于发展中前期,成本高、加价高、效率低、服务差

第1点大家都能明白,我来集中说说第2点。

以线下销售的服装为例,按照吊牌价格计算,发达国家服装加价率(从出厂价到零售价的翻倍率)通常是3-6,而国内服装的吊牌加价率通常是6-10。所以同样品质的服装,在美国、日本比国内便宜一半的事情很常见。

所以说,淘宝以服装起家不是没有原因的,线下店卖七八百(加价8倍)的服装,淘宝两三百就可以轻易买到(加价2-3倍)。服装又是几万亿级的大市场,瞬间把淘宝变成零售巨头。

零售领域其它非标商品也差不多,比方说山东一个县城里的爸妈想给孩子买玩具,这些玩具以前是从生产地(比方东莞)进到广东批发市场,然后山东当地的大批发市场去广东进货,地区级的批发市场又到省级的去进货,县里玩具店的店主,又去区域批发市场进货,层层倒手层层加价。价格越来越高,选择越来越少。

而在淘宝买,很可能只通过一两层就到了消费者手里,而且选择更多,辅助判断的信息更多(用户评价和评分)。

同样是玩具,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Toys "R" Us在电商出现之前,几乎就垄断了美国玩具市场。Toys "R" Us有巨大的单体零售店,强调”体验式购物“,孩子可以在里面玩一天,顺便就把玩具拿走了。

这么大规模的店,已经跟一个中型玩具批发市场没有太大区别。爸爸妈妈们与其费劲在网上给孩子选,还不如把孩子丢到实体店里自己挑。

当然,随着近些年电商渗透率的提高,以及其它大型超市也设置了非常大的玩具售卖区域,和Toys "R" Us形成竞争,Toys "R" Us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已经快倒闭了。

国内类似的商业形态(非玩具,仅指形态相似)有迪卡侬运动超市,也是用巨大的体验购物环境+相对来说性价比较高的商品来吸引顾客。现在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

这些商业形态,在发达国家出现在电商出现之前。而在国内,在电商时代,还没发展成熟,结果就被电商直接”弯道超车“。

中国电商取代实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距离供应链近,能够极度压缩中间商,更少中间商赚差价,不仅便宜,而且反应速度快。

在美国或者日本,太多商品需要进口,国内没有生产厂家。进口这种事情,不是一个小公司随便创业一下就可以做的,所以逐渐集中到有资源、有销量、有溢价能力的大商家手里。自然而然的,这些大商家也能掌握定价权。最后在通过“连锁零售”这种方式来触达最终客户。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美国和日本,只要售卖进口商品,就做不到。所以电商的商家,不容易形成价格优势。

而在中国,很多厂家,通过直销或者近似于直销(譬如雇佣一家电商代运营商)这种方式,来实现厂家直销或者类似于厂家直销的效果。自然而然的,效率就要高得多。这就直接绕过了加价率高、效率低的线下商业。

于是问题来了......

最近疫情,Amazon股价在4个月内翻倍,又把离婚后的Bezos推成了首富。为什么美国就有Amazon这种怪物级的电商巨头?而日本就没有?

两个字:方便。

在美国线下购物,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朴实无华”,如果再加上一个词,就是“且枯燥”。

美国地广人稀,人住得非常分散,交通基本靠开车。一般沿高速公路每隔一二十公里,就有一个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商家数量大概跟我们一个小Shopping Mall差不多,但通常都是单层建筑,所以铺得面积非常大,在里面走来走去也挺累人的。

在商业中心里能够选择的商品,远比国内少,服务形态也很单调。无趣且无聊。而且美国商业高度连锁化,从东部到西部,每个Shopping Mall都是那几个品牌商家,卖的东西没多大差别,花样很少很少。因为人口密度低,每个商业中心覆盖的人口数有限,所以商家不敢进货小众商品,很容易形成库存,影响周转效率。

Amazon就像给美国人打开了花花世界的大门。要啥有啥,看啥啥新鲜,Amazon把分散的、稀疏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整合成了一个集中的大市场,有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商品,自然对消费者吸引力就非常强。

这个问题在东京、大阪或者香港,压根不存在。

因为日本人口大多数都集中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所以情况和香港非常近似。人口密度高,就能承载高度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商业。而且也比较容易通过规模提升效率。所以我们在东京、香港看到的商品、商业丰富程度,远比美国高。人口密度高,消费者购物效率也能够提高,丰富多彩的商品,上下班路上就能买到。而美国人可能要开个车狂奔半天。

电商既不够“便宜”,又不够“方便”,自然相对于线下商业,就没有足够的比较优势。电商就只能成为“补漏”的,很难发展成主流。

最后,电商高规模、高渗透率,也把中国的物流成本降低到了近乎变态便宜的程度。

以前一个快递员,一车送一个区域,后来一车送一个小区,再后来一车只送一栋楼,因为单量提升,效率不断提高。虽然近几年物流成本涨得很快,但是快递公司每单交付成本却在不断降低。因为物流成本在货物价格中占比低,这让中国的电商卖家几乎不用考虑物流费用的问题。

而日本、美国,各有各的现实问题。美国地广人稀,快递员开车厢式货车送货,不光交通成本高,每天也跑不了多少家。而日本,虽然人口密度很高,但城市交通管理方式已经固化、僵化,很难想象日本的交通管理部门能容忍中国这样满街跑、随便乱停的电动车和电动三轮。

如果快递成本只有5块钱人民币,买盒袜子都可以单发个快递,所以在中国有“拼多多”这样“一件包邮”的商业形态。而在美国,电商平均每单快递成本大概是8美金左右,已经比一盒袜子都还贵了。这导致低客单价的订单很难通过电商来交付。自然就限制了电商的渗透范围。

虽然还有很多纬度可以分析、很多话题可以聊,但是写到这里,我就想告一段落了。

总结一下,开篇我写了四个纬度:

1.便宜或者性价比高

中国的电商比线下,普遍有价格优势

美国、日本的电商比线下,价格优势不明显,或者说不是普遍性的

2.方便,省时省力

在中国或者美国,方便、省力都是主要的购买动力

日本并不是,日本线下已经很方便了

3.能获得更多支持购买的信息

在中国,从品质到产品特征,能在线上获得更多信息

美国人也可以在线上比较商品,并且买到线下买不到的商品

但在日本,因为线下商业密集且发达,线上的优势并不突出

4.购物附带娱乐性或社交性消费

在中国,娱乐和社交正在成为线下商业与电商竞争的主要差异化竞争力

美国......朴实无华,且枯燥,线上线下都缺乏娱乐社交属性

日本线下娱乐社交很发达,电商这方面就没啥优势


总之,我觉得未来中国,肯定是全世界线上商品最丰富,也是线下最好玩的地方,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