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微吧 > 社会 > 帖子详情

如果中国现在有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会怎样呢?精华

如果能恢复清朝的版图,那就相当于重新实际掌控了外东北、蒙古、朝鲜、越南、台湾,那中国的地缘条件在当今全球就相当于战国时期的秦国,退可据守函谷关,进可东出一统天下。

第一章, 中国的核心区域

东部低海拔地区(D型区以内)是中国核心区域:

从历史来看,中国国土最精华的部分分布在东部低海拔地区,这一地区在地图上呈“D型(红圈以内)”,北部是华北平原,中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是珠江流域。这些区域平原、河流较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囊括了大部分海岸线,经济禀赋极高。“D型区”虽然面积仅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但GDP总量却占我国80%以上,且自古以来就是人口重心,因此对古代和现代的中国来说,国防的最优先级目标就是保证“D型区”不受到侵犯,否则这会极大损害我国国力,甚至有亡国风险。

在某种程度上“D型区”可以看做一个大型半岛,面向太平洋突出。这片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虽然有利于发展经济,但却非常不利于防守。在古代,外敌主要通过“D型区”的北端发起进攻,比如从东北、内蒙、陕北、山西北部等区域对华北平原发起进攻,因此中国古代最大的地缘威胁基本都来自北方。定都北京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堵住北方敌人进入华北平原的通道,进而拱卫经济腹地的安全。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核心区域一度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清朝控制了外东北、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等地,这些地区有森林/山脉/河流/沙漠等屏障,易守难攻,因此“D型区”在陆地上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东部是大海、北部是戈壁、沙漠、西部是山脉、南部是丛林,陆地上的敌人很难打进来。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问题一度被解决。

但近代以来,由于海军的兴起,“D型区”的威胁不再局限于北方,也包括漫长的弧线区(海岸线),无论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还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都可以通过直接在沿海地区登陆来进攻我国核心区域。除此之外,随着法国对越南的入侵,“D型区”在陆地上也新增了一个缺口,中越边界地势相对平坦,法国人可以以越南为跳板,对两广地区发动进攻。因此晚清的中国,国防压力非常巨大,在北面,要防范俄罗斯入侵新疆;在东面,要和日本争夺制海权;在南面,要警惕法国对广西的野心。只有西面是相对安全的,因为新面除了新疆西藏之外,还有陕北、甘肃、川西、云南等作为第二层防御带。因此不难理解晚清为什么会有“海防”和“陆防”之争,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要么优先发展海军以抵御日本,拱卫海岸线;要么优先发展陆军以抵御俄国,拱卫新疆和蒙古。

第二章, 中国外线防御的重点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核心区域是东部“D型区”以内,这一区域经济禀赋大,但无险可守。因此国防的最优先级任务是防范核心区域被入侵。

“D型区”的西部,地势险峻,安全系数比较高,西北方向有大片的沙漠作为掩护,西南方向有高原峻岭作为屏障。任何一个大国,想从西面进攻我国都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国土西线的防御压力相对较小。

“D型区”的上顶点和下顶点是国土防卫薄弱点:

“D型区”的东部是海洋,在技术实力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敌国想对我国大陆本土发动登陆作战的难度极高。也就是是说,“D型区”东有大海,西有山脉,我国的核心区域被重重天险所包围,好比被蛋壳包围的鸡蛋,看似安全系数较高。但实际上, “D型区域”在防卫上却存在两个巨大的漏洞,一个是华北平原北部,另一个是广西-越南一带。这就好比本来被蛋壳牢牢保护的鸡蛋,有了两个缝隙之后,敌对生物很容易利用这两个缝隙对鸡蛋进行渗透。

“D型区”的上顶点,也就是华北平原以北是缺乏足够保护的。从东北平原进入华北平原,有很多条通道,包括锦州-秦皇岛-北京、赤峰-承德-北京;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也有很多条通道,包括张家口-居庸关-北京、乌兰察布-大同-北京。中国古代,华北平原经常遭到蒙古和东北方向的游牧/渔猎民族入侵,大多数时候只能靠修长城来防守,一旦长城被攻破,敌军的骑兵就可以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随意驰骋,造成空前的财富和人口损失。在近现代,当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后,华北平原就成了日军狼嘴边的肥肉,随时有可能被侵占;当苏联人进驻蒙古后,中国必须在北京以北布置更多的兵力才能维持与苏联的军事平衡。

而“D型区”的南面,在广西和越南交界处,同样不利于防守。广西和越南之间仅靠十万大山(地名)作为保护,一旦越南方向被强敌控制(比如法国或美国),将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国防压力。

而在近代海军兴起后,我国的海岸线也不再安全,敌国的海军可能会重点打击沿岸的重要经济城市,以此来切断中国经济命脉,比如鸦片战争英国水军就是通过切断大运河来逼迫清朝认输。敌国也可以通过水路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直接对我国经济腹地发动进攻,比如抗日战争日军就是直接在上海登陆,进而占领长三角地区。

因此总体来看,“D型区”除了弦(直线)部分外,其他区域均是存在风险的,但不同的区域,其风险等级也是大为不同的。对我国来说,国土防卫的要害是五个方向:东北、蒙古、朝鲜、越南、台湾。

1、 东北

东北是我国国土防卫最高级目标,没有之一。因为东北与华北平原直接相连,辽西走廊(锦州-秦皇岛一带)地势平坦,可以快速运兵,是外敌进攻“D型区”最便捷的通道。一旦东北沦陷,外敌可以轻易向人口最稠密的华北平原发动进攻。从唐代以来,中国的地缘格局几乎就是得东北者得天下。东北方向的契丹、女真是宋朝最大的对手,人口上亿的明朝则被东北的满清取代。日本在占领了东北之后,以东北为基地对中国内地展开蚕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也成为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战场。除了地缘因素外,东北的自然资源和粮食产量极为宝贵,东北出产煤炭。铁矿。石油等重要资源,粮食产量占我国五分之一,东北之于中国,就如同乌克兰之于俄罗斯,即是战略要冲,也是粮食基地。

真正意义上的东北还包括外东北地区

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不仅包括我国控制的东北三省,还包括被俄罗斯侵占的外东北。外东北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比东北三省大,有面向日本海的出海口——海参崴,还有可以直通北太平洋乃至北冰洋的库页岛。一旦外东北在我国手中,可以全面压制日韩不说,还能大大缩短与美国西海岸的距离。

但外东北的地缘意义更多是在陆地上,东北三省看似可成为华北平原屏障,实则漏洞百出。最大的隐患在于东北三省和外东北交界处几乎都是平地,无险可守。特别是三江平原一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快速展开。冷战期间,假如苏联欲对我国发动攻击的话,沿着三江平原向东北内地推进,我军很难借助地形对其进行反击。苏军可以沿着伯力-佳木斯这条线,以松花江作为补给,向哈尔滨发动进攻。一旦哈尔滨失守,整个东北铁路大动脉就暴露在苏军面前,苏军可顺着哈尔滨-长春-沈阳这条铁路干线,一路南下,在短时间内即可占领整个东北,进而威胁华北平原腹地。

晚清丢失外东北给我国国土防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假如外东北还在,那我军可以将国境线从三江平原外推至外兴安岭,此处地势险峻,森林密集,且大部分时间处于积雪之中,如果北方强敌向我国发动进攻,可依托外兴安岭有利地形对敌进行阻击。敌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此处很难完全发挥作用。防御成本会比在三江平原要低很多。

2、 蒙古

蒙古是整个中国北方的屏障:

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曾说过:“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大意就是说,之所以要重视(并收复)新疆,是为了保卫蒙古,之所以要保卫蒙古,是为了守卫北京(乃至整个华北)的安全。对清朝来说,蒙古的防卫等级要在新疆之上,是华北重要屏障。

蒙古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极为重要,虽然我国拥有内蒙古高原,但内蒙古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在古代任由骑兵驰骋,在近现代则任由机械化部队进退。冷战期间,假如苏军向我国发动进攻,在内蒙古高原我军很难与其展开决战,只能退到燕山一带防守。但如果蒙古在我国手中(包括唐努乌梁海),那我国北方的防卫压力会小很多。我军驻地可从燕山一带前移至蒙古高原以北,包括阿尔泰山脉、杭爱山脉、唐努乌拉山脉、肯特山脉都将成为天然的屏障。只需少量兵力就能阻挡北方强敌的进攻。

但蒙古丢失后,正如左宗棠所说的:“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陕西、甘肃、山西、河北一带都暴露在北方强敌的面前,冷战期间苏军在蒙古驻军更是给了我国很大压力,一旦苏军从蒙古高原南下,一周内就可抵达北京,届时整个中国北方都有可能沦为战场。

3、 朝鲜

朝鲜是东北门户,东北是华北门户:

朝鲜的归属关系到中国东北的安全,中国东北的安全则是我国的生命线。中国历史上但凡有远见的政权均会为了朝鲜不惜一战。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亡国、唐太宗就是御驾亲征也要进攻高句丽、明朝的万历皇帝不惜耗尽府库钱粮也要援朝抗日、晚清积贫积弱但依然肯为了朝鲜和日本人开战,更不用说共和国为了朝鲜冒着被封锁二十年的代价也要和美国打一仗。

为什么朝鲜对中国如此重要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朝鲜不保则辽东不保,辽东不保则华北危矣。我们已经知道:东北之所以对中国如此重要,是因为东北拥有进入“D型区”最便捷的通道——辽西走廊,辽西走廊北起锦州,南至山海关(秦皇岛),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运兵,且可以通过海运加快补给速度。也就是说,辽西走廊是中国的咽喉地带,绝对不容有失。否则敌国可通过辽西走廊轻易地对华北发动进攻。而朝鲜,离辽西走廊非常近,仅有几百公里的距离。

假如朝鲜被敌国控制,那敌军可以以朝鲜为基地,向中国东北进行渗透,中国和朝鲜以鸭绿江为界,边界东段和中段有长白山作为屏障,但西段的鸭绿江出海口处(辽宁丹东市)却是平原。敌国可沿着朝鲜的新义州对我国丹东发动进攻,之后绕经大连,直接向辽河平原进发。自古以来,朝鲜的得失直接关系到辽东乃至整个东北的安危。晚清在甲午战败后,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日本人以朝鲜为跳板,逐步蚕食中国东北。

朝鲜半岛对中国沿海地区也有威胁,朝鲜半岛离中国东部海岸线非常近,战机从朝鲜起飞,可以轰炸我国山东一带,从韩国济州岛起飞,可以轰炸我国长三角地区。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反导系统也可以搜集我国东部地区航空和导弹的轨道数据,这会造成宝贵军事信息的泄露。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新中国要打朝鲜战争,因为如果朝鲜被美国人控制,那东北势必会沦为美苏大国博弈的战场,日俄战争可能会再次在东北上演。我军在朝鲜打,尚可依托朝鲜山地地形对敌进行穿插,但如果在东北打,平原地区会放大敌军火力优势。

另一方面,朝鲜也是进攻日本的跳板,日本历史上本土唯一一次遭到外敌入侵是在元朝时期,忽必烈的水师就是以朝鲜作为跳板对日本发起登陆。因此朝鲜既是中国的安全底线,也是日本的安全底线。如果日本全据朝鲜,那中国东北危矣,如果中国全据朝鲜,那日本本土也会面临很大压力。因此朝韩分治,对周边大国(中美日苏)是最理想的结局,朝鲜在社会主义阵营,那么中国辽东和苏联的远东地区就不容易遭到陆地入侵;韩国在资本主义阵营,美日也不用担心苏军借助对马海峡对日本发起登陆战。因此朝韩分治,理论上能维持很长时间,直至中美日俄之间产生新的秩序变化。

4、 越南

越南与广西交界处屏障较少:

中越边境是第二个可以在陆地上大量向“D型区”调兵的区域(第一个是辽西走廊),中越之间屏障不多,广西这边是十万大山,越南这边是凉山。假如越南这边诞生一个超级强国,其可以翻越凉山,经过友谊关(清朝叫镇南关)对我国广西省的凭祥市发动进攻,如果进展顺利,可在短时间内逼近南宁,占领广西盆地。因此越南的归属对中国南方的安全极为重要。

积贫积弱的晚清为了越南,不惜与当时的世界老二——法国开战,在爱国将领冯子材的带领下,清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将法军逐出凉山,但由于清朝的主要矛盾来自于俄日,因此被迫与法国签订合约,放弃在越南的权益。新中国成立后,对越南的安危高度重视,在美越战争中对北越提供大力支持,最终使美国灰溜溜从越南撤出。70年代末,野心勃勃的越南政府意图统一印度支那地区(越南+柬埔寨+老挝),并向我国挑衅(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越南倒向苏联,打算让苏联驻军,对我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此我国和越南多次交战,在冒着被苏联夹攻的风险粉碎了越南的图谋。

如今越南的形势对我国还是比较有利的。虽然中越关系比较微妙,但至少同为社会主义的越南短期内很难全面倒向美国,对我国来说,当前的越南威胁较为有限,除非其统一印度支那,成为中型国家;或者其允许其他超级大国驻军,这是最不能容忍的。因为一旦越南让美军进驻,美军随时都可以向我国“D型区”发动进攻,威胁我国经济命脉。因此只要越南不倒向美国,中越关系都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5、 台湾

对于我国来说,台湾是东出太平洋的前哨,有了台湾,东海舰队就能改为太平洋舰队,直接驻扎在基隆与美国第三舰队一较长短。但在国土防卫方面,台湾的重要性次于东北、蒙古、朝鲜、越南,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当同时面对朝鲜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时候,应优先解决朝鲜问题。

面对大陆,台湾处于地缘劣势:

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在陆地上不接壤,因此假如敌国控制了台湾,也只能以台湾作为跳板向我国发动登陆战,台湾海峡西侧是福建,福建丘陵山地比较多,易守难攻,即便是美军,假如想以台湾为跳板登陆福建,难度也非常大,很容易遭到我国陆军阻击。相比之下,台湾面向大陆的一侧主要是平原,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大城市均分布在这一带,易攻难守。如果我军对台湾发起登陆战,可以用于登陆的浅滩非常多,登陆之后也有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因此假如以台湾作为跳板,想对我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远没有辽西走廊、内蒙高原、中越边境运兵那么方便。

如果台湾被敌国掌控,更可能是被用于当成空军基地,以台湾为基地,飞机如果携带副油箱,空袭半径可达到2000多公里,也就是说东南沿海理论上都可能成为空袭范围,最远甚至可能达到武汉一带。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逐渐发展成经济重心,一旦遭到军事打击,财富损失可能会非常巨大,因此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除了不允许台独外,还不允许外国军事势力入驻台湾。1979年中美建交的最大前提之一就是美军必须撤出台湾。

如果未来大陆能收复台湾,那好处是很明显的,除了可以从浅水海域进入深水海域外,还能以台湾为基地,威胁琉球群岛的驻日美军,一旦未来中美爆发冲突,我国空军和火箭军可以第一时间摧毁美国在琉球群岛的基地,防止其以此为依托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骚扰。

总体来看,东北、蒙古、朝鲜、越南、台湾,是我国国土防卫的要害之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确保其不落入敌手、正如同王阳明所言:“天下虽大,宣府(张家口)、大同、蓟州、辽东四处最要紧,四地失守,大明必亡”。王阳明认为大明虽然大,但如果失去了河北的蓟州和张家口、山西的大同、辽东,那大明朝就必然会灭亡。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要害的五处非东北、蒙古、朝鲜、越南、台湾莫属,中国虽然强大,但假若这五处地方有一处被一个强大的敌国控制,那中国本土核心区域就有遭到入侵的风险。最差的结果可能是:在军队还来不及完全做出反映之前,敌军就已经深入核心区域,大幅削弱我国战争潜力。二战期间法国和德国实力相当,但当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深入到法国腹地后,法军因为无法快速集中很难做出有效抵抗。对我国来说,国土虽然庞大,但也需要足够的战略缓冲才能保证国防安全。

相比之下,南海和缅甸的重要程度要更低一些,进攻意义大于防御意义。南海如果在敌国手中,由于缺乏大型岛屿,敌国也不太可能在南海驻扎大量军队。但如果南海在我国手中,就有机会利用南海来掌控东南亚地区的主导权,还能用南海的贸易航线来制衡日韩,防止日韩彻底倒向美国。

缅甸与南海一样,更应该当剑使用而非当盾牌使用。缅甸掌控在敌国手中的时候,敌军很难翻越丛林和山脉向云南进攻,二战期间日军尝试过,但止步怒江。但如果缅甸掌控在我国手中,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压制印度,我国可以借助缅甸的若开山脉居高临下俯视印度,收复藏南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在必要时候我军也可以借助缅甸和巴基斯坦一东一西夹攻印度。缅甸的另一个作用是有利于摆脱马六甲困境,未来如果时机得当南海舰队可将驻地搬至缅甸仰光,改为印度洋舰队,以此来保护我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商业利益。

除此之外,我国在青藏高原地区有一小段缺口,那就是印控克什米尔的达拉克地区,这使得印度拥有了进攻青藏高原的前哨基地。但尽管如此,我国在陆地地缘上仍能全面压制印度。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国土防卫的重点仍应该是东部地区。

第三章, 中国的内线防御——自古以来的三条防线

自古以来,中国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大多采用内线防御的措施,依托有利地形对来犯之敌展开防御,主要有三条防线——长城防线、长江防线、西部防线。

1、 长城防线

长城防线是我国面对北方敌人最重要的方向,拱卫着华北平原的安全,北京是长城防线的核心节点(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王朝要定都北京的原因)。

狭义上的长城防线——西起大同(地图上未标注),东至山海关:

长城防线分为广义的防线和狭义的防线,广义的长城防线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至河北的山海关,保护了古代中国北方大部分领土。狭义上的长城防线西起山西大同,东至山海关,主要保护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中国的人口中心,也是最大的粮食基地,从历史上来看,一旦华北失守,中央王朝只能退守长江,国力将丧失一半。而从东北或蒙古方向进攻的敌人,如果想进入华北,北京基本是必经之路,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以来大一统王朝喜欢定都北京的原因,就是为了守卫华北,巩固长城防线。

从东北进攻北京的路径主要有三条:1、辽河平原-辽西走廊(锦州)-山海关(秦皇岛)-北京(通州);2、平泉-喜峰口-遵化-蓟州-北京;3、赤峰-承德-古北口-北京(密云)。这两条路来看,运力最大的是辽西走廊,明朝末年后金之所以一直试图攻破关锦防线就是想控制辽西走廊,大规模向关内运兵。解放战争时期锦州战场也成为最关键的战场之一。辽西走廊是中国最重要的咽喉要地,也是沟通华北和东北的大动脉。相比之下,平泉-喜峰口-遵化和赤峰-承德-古北口这两条路径运力要差一些,因为这一带山比较多,有利于打阻击战。敌军只有在无法突破辽西走廊的时候才会选择这两条道路,比如明朝末年皇太极就是绕道喜峰口进攻北京。

张家口是北京门户,也是我国国土防卫的关键点:

从蒙古进攻北京的路径主要有两条:1、张家口-延庆-居庸关-北京(昌平);2、大同-蔚县-涞源-紫荆关-易县-北京(房山)。其中最重要的是张家口-居庸关这条线路,这是当前我国国土防卫的薄弱点,也是生命线。冷战期间,苏联在蒙古大量驻军,苏联军队随时有可能从蒙古高原冲下来直扑北京,最便捷的通道非张家口-居庸关莫属。由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苏军机械化部队可以快速穿插,三天内就可以抵达张家口市,而张家口被山脉环绕,中间有洋河流过,方便补给,非常适合打阻击战。如果提前在山地布置好反坦克阵线,一旦苏军坦克进入张家口,我军可居高临下对其打击。反之,一旦张家口失守,那北京的防线就只剩居庸关。在冷兵器时代居庸关尚能挡住骑兵部队,在热兵器时代居庸关能否挡住苏联机械化部队是存在问号的。

至于大同-蔚县-紫荆关这条路,在军事防御方面相对来说没有张家口-居庸关这条路重要。因为假如苏军想顺着这条路进攻北京,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起不到闪电战的效果。但大同的军事价值自古以来都很高,因为大同不仅是北京的门户,也是山西的门户,敌军可以沿着大同-朔州-忻州一路打到太原,然后顺着汾河盆地直插关中平原,对中国搞一场大迂回战略。因此大同的军事防卫压力一直都不低。

总体来看,长城防线是我国面向北方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有没有长城,燕山-阴山山脉均是抵挡北方敌军最重要的屏障,秦汉、西晋、北魏、隋唐、明朝都靠燕山-阴山山脉抵挡过北方敌人的入侵,而没有这道屏障的北宋就只能靠人肉堆积起来的长城去抵挡外族入侵,丢失了这道屏障的西晋则被赶出了华北,退守南方。在未来,燕山-阴山山脉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发挥极其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国土防卫的任务。

2、 长江防线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捍卫者,东晋、南朝、南宋都依靠长江才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火种,从三国时期一直到南明,长江都是地域北方敌人最坚固的防线之一,在南北对峙期间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长江更大的功能并非拿来防御,而是用于运兵事实上长城的作用也是如此,长城修在崇山峻岭上,有利于快速运兵,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敌军,在古代,长江与长城更多是一条后勤线,而非防线。南方政权控制了长江后,运粮效率就会被北方政权高几十倍(水运成本是陆运1/30),进而可以降低后勤压力,并快速调动军队,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古代南北对峙时期真正的分界线往往是秦岭-淮河一带,淮河以南水网密集,有利于发挥南方水战优势,淮河以北地势平坦,有利于北方发挥骑兵优势。南朝往往会选择定都南京,因为南京一方面是地形险要,利于防守;另一方面南京处于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有利于调动水军;再者南京背靠富庶的江南,钱粮供应充足。如果说北京是华北的军事中枢,南京则是南方的军事中枢。

淮河-黄河一带地形图(引用楚汉争霸战场):

由于中国古代北方军事实力大多数时候均强于南方,因此南征的频率和规模也要被北伐多不少。北方政权进攻南方政权的路径主要有四条:

(1)徐州-淮安-扬州-南京;徐州是南北对峙期间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徐州如此重要呢?首先是因为徐州是淮北平原为数不多被山脉环绕的城市,可以利用地形防守。其次是因为徐州在远古时期是泗水与黄河交界处,在近古时期则有京杭运河流过。我们都知道河流在古代相当于铁路网,可以用来维持后勤补给。如果是定都北京的北方政权,欲对南朝发动进攻,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徐州,京杭运河是现成的补给线,将北京的物资和军队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攻下徐州之后便一鼓作气直捣南京。历史上清朝灭南明就是走徐州线,解放战争期间徐州也成为主战场之一。

(2)寿春(淮南)-合肥-南京;对于定都河洛(洛阳、开封一带)或者关中(长安)的北方政权来说,从徐州出兵有点绕道,相比之下走寿春这条路线可能更方便一些。之所以选择寿春这条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淮河的支流——颖水直接沟通洛阳和寿春,非常方便补给。而对于南朝来说,寿春附近有八公山,也可以借助此来搭建防御工事。寿春在古代可是大城市,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爆发于此。寿春南部的合肥也是重要的军事重镇,三国时期的吴国和魏国多次为合肥展开争夺,由于吴国一直没能占领合肥,吴国都城南京(建邺)经常遭到魏国军队的直接威胁。

(3)襄阳-鄂州(武汉)-安庆-南京;在南北对峙期间,如果南朝的水军实力强于北朝,牢牢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制水权,那北朝可能就要考虑绕道襄阳。最典型的例子是蒙古灭宋,由于蒙古水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南宋水师对手,蒙古人现在绕道襄阳,在攻破襄阳后直插武汉,之后顺流而下灭亡南宋。三国末期由于西晋掌握了襄阳,吴国的长江防线被轻易捅穿。

北朝进攻南朝的四条路线:

(4)汉中-巴蜀-宜昌-武汉;对于定都长安的政权来说,南征最优先的目标大多是四川。陕西的军队想攻占四川的话,一般先攻克汉中,然后进入成都平原,从而占领四川这个大粮仓。之后再从重庆出兵,顺流而下攻打江汉平原(湖北)。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秦国灭亡楚国,秦国在攻占了巴蜀后,顺流而下攻占了江汉平原,之后再一路东追,直至将楚国灭亡。但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折腾,原因在于连接关中与汉中的道路较少(诸葛亮北伐多次因为这个原因而影响了后勤),巴蜀想进攻汉江平原也不容易,敌军只需堵住宜昌(夷陵)的出口四川政权就很难东征(参考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

长江防线在古代发挥过很大作用,因为古代北方骑兵较多,但不熟悉水战,在平原上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但到了南方水网区域北方人通常打不过更习惯水战的南方人。但到了近现代,长江防线的军事防御价值越来越低,因为在飞机大炮面前长江基本无法阻止北岸的军队渡江。解放战争期间长江防线基本一捅就穿,英国一度试图派军舰“紫石英”号来长江试图干预渡江战役,在大海上军舰或许能压制住陆地军事单位,但在狭窄的长江水道,军舰基本只能是野战炮的靶子,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未来来看,长江防线可能不会再纳入我国军事防御体系中。

3、 西部防线

相比长城防线和长江防线,西部防线知名度相对低一些,但对20世纪的中国来说却具备相当高的军事价值。

西部防御带(利用地形优势来抵御敌军):

中国的地理特点就是地形西高东低,东部平原和丘陵比较多,西部山地多且地势比较高。自西向东打比自东向西打容易,原因一方面是西部地势高,另一方面长江和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上游打下游后勤补给容易,下游打上游逆流而上,后勤补给不便。

自古以来,中国西部的政权经常能打赢东部的政权,比如秦国统一六国、西汉统一中国(楚汉之争)、北周打败北齐,人口和土地禀赋不如东部的西部,经常能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利用西部作为军事防线,也成为中国内线防御的思想之一。

西线防线的思路是当敌国军队比己方强大很多时,放弃在平原上与对方决战的想法,退守中国西部。以陕西的关中平原和四川的成都平原为腹地,利用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死守潼关和三峡,沿着山地与敌军对峙。将战争模式从平原决战转变为山地消耗战,用空间来换时间。

西线防御带基本上沿着山脉构建(从北至南:吕梁山-秦岭-大巴山—武陵山-云贵高原),南部易守难攻。当敌国占领了东部平原后,其下一步就是向西进攻。从东部进入西部两个最重要的通道,一个是潼关-三门峡(洛阳),一个是三峡(重庆)-宜昌。历史上西部政权抵御东部政权进攻,死守的两个军事重镇,一个是潼关(函谷关),另一个是白帝城(三峡),守好了这两个点,东部就是集结再多的军队也没辙。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多次合纵,但几十万大军愣是打不进秦国的函谷关。当然东部的敌人也会尝试从山西高原度过黄河进入陕西,但山西地势复杂,有利于打游击战,即便敌国占领了山西,短期内也很难彻底控制这一区域。

总体来看西线防御带属于内线防御的思路,是建立在入侵者实力远强于我的假设之上。由于无法在正面击败来犯之敌,退守西部后,利用西部山区与敌军周旋,然后发动东部的群众,使敌军陷入人民战争之中,将战争转变为消耗战。之后再结合复杂的国际形势,将敌军驱逐出境。

西线防御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抗日战争,当时的中国国力明显不如日本,但由于采取了转进政策,中日之间最终形成了西东对峙的局面,日军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中国军队则驻扎在西部,日军如果想进攻不仅要逆流而上,还得面对西部的崇山峻岭。抗战结束前日军一直没能攻下三峡和潼关,日占区则持续被游击队骚扰,日军无法就地补给,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西线防御另一个成功运用是冷战时期,当时为了应对美苏的威胁,中国大搞“三线建设”,将军工机构转移至西部(四川和陕西被开辟为最重要的军工基地),“三线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促进了西部军事工业的发展,也让美苏在60-70年代不敢轻易打中国的主意。可以说那个年代“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国防意义。

中国铁路分布图:

与古代战争不同,现代由于铁路的出现,地缘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铁路以及高铁对战争形势有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铁路网中,最重要的铁路线有那么几条:

1、京广线;京广线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线,没有之一。京广线连接了华北平原、长江中游、珠三角等重要的经济带,是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一旦京广线被敌军掌控,那敌军可随时对我国采取大迂回战略,将我国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区分割开来,使东部的工业和人员无法有效转移至西部山区,逼迫我军在东部平原与敌国决战,使西线防御失效。

2、京沪线;京沪线连接了中国政治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连接了人口重心华北和财税重心长三角。京沪线的一个特点就是离海较近,容易遭到敌国重点打击。战时,京沪线可快速调兵,将部署在北方的重兵调至长三角。

3、京九线;京九线是仅次于京广线的沟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但京九线之所以军事和经济价值都不如京广线,一部分原因在于京九线所经过的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京广线,另一个原因在于单靠京九线无法将中国东部和西部完全分割开来,达不到大迂回战略的目标。

4、陇海线;陇海线主要沟通关中平原、中原、淮北三处战略要地,沿途经过西安、洛阳、郑州、商丘、徐州、连云港等兵家必争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长江是南方的经济大动脉,那陇海线就是北方的经济大动脉之一。如果将军队布置在陇海线上,就能东西向快速运兵。

5、哈大线;哈大线以哈尔滨为起点,途经长春、沈阳、辽阳,终点是大连。经济意义不用说,大连是东北出海口,哈大线可以源源不断将东北的货物运往大连港。军事意义也非常高,运往哈大线铺设在东北平原之上,东北又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屏障,不容有失。一旦东北有了战事,军队可沿着哈大线快速运动。

6、青藏铁路;在过去,青藏铁路战略价值没有那么高,但随着印度的威胁越来越大,未来印度很可能会成为我国心腹之患。因此青藏铁路的价值也体现出来,至少在川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修建完之前我国入藏铁路只能靠青藏线。但青藏铁路的一大缺陷在于运力太低,可以一旦中印爆发大规模战争,仅靠青藏铁路运力可能不能完全满足军事后勤需求。

第四章,中国军区划分变迁史

军区制古代就有,唐朝的时候通过建立藩镇来对付来自不同方向的敌人,拜占庭帝国也搞过军区制度,不同军区的将领有着各自的防区和所属军队。从一个国家军区划分的变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出其战略重心的变动,这对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都适用。

70年代末-80年代初: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北方的苏联,以及苏联的小弟越南。为了对付苏联,我国在北方各军事要地部署大量军队,时刻准备抵御苏联机械化部队南下。另一方面,由于中越战争的原因,我国也在西南区域部署了很多军团。

70年代-80年代各防线驻军(85军改后各军驻地有所调整):


防线 驻军 目的
华北防线 65军(张家口)、63军(太原)、38军(保定)、28军(临汾)、27军(石家庄)、24军(承德)、40军(锦州)、66军(蓟县)、68军(赤峰)、69军(大同) 抵御苏联,保卫北京
东北防线 16军(长春)、23军(哈尔滨)、39军(辽阳)、64军(本溪) 抵御苏联,稳固朝鲜半岛
内陆防线 20军(开封)、54军(新乡)、12军(徐州)、13军(重庆)、21军(宝鸡)、47军(临潼)、19军(张掖)、43军(洛阳)、50军(成都) 抵御美苏,内线作战
沿海防线 26军(潍坊)、67军(淄博)、第一军(湖州)、31军(厦门)、42军(惠州)、29军(莆田)、46军(临沂)、55军(湛江)、60军(南京) 保卫沿海,防止美日台登陆
西南战线 14军(昆明)、11军(开远)、41军(柳州) 打越南


由于当时苏联是我国最大威胁,我国大部分军力都部署在北方抵御苏军。其中最重要的是华北防线,这条防线沿着狭义的长城防线构建,基本上苏军进军北京的必经之道都有驻军,张家口、大同、保定、承德、锦州、蓟县都有守军,封死了东北和蒙古方向进入华北的所有通道,能够对来犯敌军进行有力打击。

由于当时我国军事实力与苏联有较大差距,因此整体思路还是内线作战的思路,在东北仅驻扎了少量军队,在内蒙古高原则没有驻军,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与苏军在开阔地形区进行决战,而是利用旧长城防线的山地地形来阻击苏军,保卫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的安全。

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华北防线也未必是绝对安全的,一旦苏军全力突进,北京仍有失守可能。因此在华北防线被突破后,我军可后撤至深处内陆的西部防线,有地形差与苏联打消耗战。

关中平原自古以来易守难攻:

所谓的西部防线,重点在于守好两个区域——陕西的关中平原和四川的成都平原。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易守难攻,东面是著名的崤函通道,潼关和函谷关就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面是凉州,地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北伐大军一直试图攻下凉州。西面最重要的军事据点是宝鸡。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关中周围驻扎了大量军队,包括镇守洛阳的43军和镇守临潼的47军,主要是为了保证关中东面的安全;以及镇守宝鸡的21军和镇守张掖的19军,这两只部队是为了防止苏军从我国西北部发动突袭,沿着新疆-甘肃一带向陕西进攻,封锁中国西撤的道路。

在成都平原方面,我国仅在重庆驻扎13军,由于苏联在我国北方,只要陕西不丢,四川的防守压力就不大,仅需守住三峡即可。

85年军改后,我国裁撤了一些军队的番号,并调整了一部分军队的驻地,但整体防御思路并没有太大变化,北方防线依旧布置重兵防守,北京军区辖区的张家口、保定、大同、承德、石家庄等地长期驻扎军队,在苏联解体前北部依旧是我国防御重心。

00年代-10年代初:

由于80-90年代持续精简兵员(百万大裁军),到了00年代我国军队规模缩减到18个集团军。

00年代中国18个集团军驻地和职责:


驻地 负责方向
27军 河北石家庄 守卫京师
38军 河北保定 守卫京师
65军 河北张家口 镇守蒙古方向入京通道
40军 辽宁锦州 镇守东北方向入京通道
39军 辽宁辽阳 守卫辽东,威慑朝鲜半岛
16军 吉林长春 威慑朝鲜半岛
20军 河南开封 陇海铁路线机动部队
26军 山东潍坊 与北海舰队协防渤海
54军 河南新乡 京广铁路线机动部队
1军 浙江湖州 与东海舰队协防华东
12军 江苏徐州 京沪铁路线机动部队
31军 福建厦门 威慑台海
41军 广西柳州 威慑越南
42军 广东惠州 与南海舰队协防华南
13军 重庆 镇守入川通道
14军 云南昆明 威慑越南
21军 陕西宝鸡 守卫关中以西
47军 陕西临潼 守卫崤函通道


与70-80年代相比,00年代的防御思路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些转变包括:

1、由于苏联解体,我国北方的防卫压力小了很多,因此华北防线的驻军有所削减,从之前的10个军下降为4个军,重点防守张家口(应对蒙古方向的来犯之敌)和锦州(应对东北方向的来犯之敌),27军和38军则作为御林军镇守京师。

2、东北和沿海地区的驻军规模有所下降。东北地区驻军规模下降的原因一部分也是因为来自苏俄的军事威胁下降,没必要再布置大量军力。来自沿海地区驻军规模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此时我国海军实力有了一定发展,从“黄水海军”转变为“绿水海军”,作战半径有所增加,沿海的防御主力从陆军转变为海空军。山东、江苏南部、福建、广东西部不再大量驻军,其防卫任务分别由三大舰队接过(历史上山东和长三角经常成为敌国登陆点)。

3、内陆防御体系依然被高度重视。虽然苏联解体,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依旧强大,苏联解体后我国东面的美日与我国关系逐渐恶化。在这种背景下西部防线仍被视为我国军事防御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西线防御的重点:陕西和四川、重庆依旧布置了相应兵力,重庆、宝鸡、临潼都驻扎重兵,一旦外地大举入侵,可将沿海工业和人员转移至西部打持久战。

2016年军改以来:

客观地说,近20年应该是新中国军事工业发展最快的20年。20年前,中国最先进的驱逐舰还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现代级”,最先进的战斗机是“苏-27”,最常用的护卫舰是“江湖级”,最先进的潜艇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20年前,航母、歼10还遥遥无期,海军靠着几艘单薄的护卫舰与美日对抗,空军靠着歼8Ⅱ去拦截美国的侦察机。因此那一时期中国的军事和外交政策就四个字“韬光养晦”,这既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当时国力背景下的无奈。

20年后的今天,中国军事工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拉近了至少三十年。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驱逐舰“055”,排名前二的战斗机“歼20”,实用性极高的护卫舰“054B”,第三代核潜艇“095”,隐形战略轰炸机“轰-20”,采用电磁弹射的国产航母“003”,世界上最先进的“DF-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用上了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空警-500”,用了双脉冲发动机的“PL-15”空空导弹。至少就当前而言,我国军事实力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二,在亚洲范围内无敌手。

因此我国的防御思路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过去的内线防御转变为现在的外线防御。

16年军改之后中国13个集团军驻地和职责:


驻地 负责方向
71军 江苏徐州 维护中原到江淮地区的交通要道
72军 浙江湖州 与东海舰队协防华东
73军 福建厦门 威慑台湾,作为登台先锋部队
74军 广东惠州 与南海舰队协防华南
75军 云南昆明 威慑越南
76军 青海西宁 保卫新疆西藏
77军 四川成都 镇守西部,威慑印度
78军 黑龙江哈尔滨 防止俄罗斯入侵东北
79军 辽宁辽阳 震慑朝鲜半岛,守卫辽西走廊
80军 山东潍坊 与北海舰队协防环渤海
81军 河北张家口 防止俄罗斯突袭,拱卫京师
82军 河北保定 守卫京师,御林军
83军 河南新乡 镇守中原,机动部队


与00年代相比,当前我国军事防御体系发生的转变主要有:

1、不再依赖内线防御,撤销了重庆、宝鸡、临潼的驻军。这是因为我国军力飞速进步,完全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不需要再打内线战争。另一方面中俄关系更加亲密,“联俄制美”代替了“防美防苏”,不再需要那么多军队去抵御俄罗斯的威胁。北部防线方面仅在哈尔滨和张家口布置了集团军,前者是为了防止俄罗斯沿着三江平原入侵东北,后者是为了防止俄罗斯沿着蒙古入侵华北。

2、越南的威胁降低,印度的威胁提高。16年军改撤销了广西柳州的驻军,因为越南与中国的军事差距拉大,对我国已不再构成威胁。但16年以来印度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在成都、昆明、西宁均部署了军队,一旦中印爆发冲突,75军、76军、77军可分别沿着滇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铁路驰援战场,由于作为副军区的新疆军区和西藏军区一共驻扎了十余万人的军队,足以在战争爆发之初拖住印军,以待内地军队驰援。

3、最大的转变不是陆军上的,而是海空军上的。过去中国海军更多强调近海防御,现在逐渐强调远洋进攻能力。从黄水海军迈入蓝水海军。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海军足够出色,海防线其实基本不需要太多陆军即可完成国防任务。而现代陆战也越来越依赖空军,制空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陆战的结果,因此如果未来我国空军能进一步发展,陆军的防卫压力也能小很多。

总之,与过去相比,我国更注重拒敌于国门之外,过去有大量军队驻扎在内地,就是为了在北方防线或沿海地区失守后与敌军展开内陆作战;但现在随着我国军力提高,有能力将敌军拦截在国境线。无论是北面的俄罗斯还是东面的美日,在军事上均很难对我国再取得压倒性优势。

第五章,中国的战略对手

在某种程度上,敌国的威胁度=该国综合国力×地缘威胁度×外交关系。

综合国力自不用说,美国作为当前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当前对我国的威胁度最大,这种威胁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地缘威胁度则体现在地理环境上,俄罗斯虽然国力远不如美国,但由于俄罗斯在地缘上全方位压制我国,因此对我国地缘威胁度最大。一旦日后中俄关系有变,俄罗斯驻扎在外东北和蒙古边际的军队将是我国心腹大患。印度对我国的地缘威胁度则不高,因为我国控制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印度如果想进攻中国核心区域势必要翻越青藏高原,短期内基本无法实现。

外交关系则由历史、意识形态、领土争端、列国博弈等决定,比如日本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比较糟糕,一部分原因是中日存在难以抹平的历史仇恨,一部分原因则是中日存在领土争端。中国和欧盟基本没有地缘矛盾,主要是意识形态问题。中国和巴基斯坦最开始是存在领土争端的,但由于共同面对印度这一威胁,中巴反而成为最紧密的伙伴。

综合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有没有能力制造威胁,地缘威胁度决定这个国家在与我国对抗时能发挥出几成实力,外交关系决定这个国家有没有动力与我国为敌。

这个世界上能对我国造成威胁的国家并不多,主要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依次对这几个国家的威胁度进行排序。

当前来看,威胁度排名分别是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越南。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海空军实力远超中俄,美国也是当前有能力与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国家。从地缘来看,在日本方向、朝鲜半岛方向、台湾方向、南海方向,美国均可以以此为跳板向我国发动进攻,假如中美开战,驻日美军与驻韩美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我国国防安全。在外交关系方面,中美无论意识形态还是现实利益上均有很大程度,随着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逐渐向高收入国家迈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霸权受到很大威胁,其有足够动力趁我国还未完全崛起前阻止我国发展。中国要成为超级大国,就必然要整合东亚和东南亚,这就和美国产生激烈冲突。因此在当前乃至未来几十年,美国都会是我国头号威胁。

日本对我国的威胁度也不低,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一流的海空军,虽然近些年日本在军事方面与我国差距有所拉大,但其依然能对我国造成直接军事威胁。在外交上,中日有很深的历史仇恨,也有领土争端,日本如欲成为东亚领头羊就势必会和中国展开竞争。与韩国不同,韩国本身就是小国,可以在经济上选择完全依附中国,但日本不行,日本历史上就不甘心做中国的附庸,中国的崛起也让日本感到了很强的地缘压力,日本朝野担忧中国强大起来后会对日本复仇。这种现实利益的矛盾和外交上的不信任使中日关系很难完全走近,在中国没有彻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前日本仍会不择余力地阻止中国崛起。

二战前日本对中国形成绝对地缘压制:

(备注:从日本出版的中国地图也可以看出:藏南、阿克赛钦、唐努乌梁海历史上一直是国际公认的中国领土)

但与二战前相比,日本对中国的地缘威胁度已经大大下降。二战前,日本是世界上对中国地缘威胁度最高的国家,比今天的俄罗斯威胁度还要高。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核心要地主要5个:东北、蒙古、朝鲜、越南、台湾。二战前的日本已经蚕食了东北(伪满洲国),也消化了朝鲜,还侵占了台湾,在海洋上与陆地上对我国形成双重压制。且当时日军也试图蚕食华北,使华北自治化,一旦阴谋得逞,对我国将是灾难性的。77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展开两线进攻,海洋上从上海登陆,直接进攻经济重心长三角;陆地上从华北进攻,快速占领中国北方。使我国差点有亡国风险。但二战后,日本对我国的地缘威胁大幅降低,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失去了对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台湾岛的控制,使其很难再对我国核心区域造成直接威胁。假如今天日本试图对中国本土发动攻击的话,只能重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老路,先占领朝鲜韩国,再入侵中国东北,短期内基本不可行。

印度对我国造成的威胁并不小,印度虽然人均收入较低,但人口众多,国土庞大。印度GDP总量与军备水平排名世界前五,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印度虽然在陆地地缘上被我国压制,但由于控制了安达曼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印度反而能在海洋上对我国造成威胁。从外交关系来看,中印之间既存在历史旧怨,也存在领土争端,还存在现实利益冲突。中印都有大量中低端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严重竞争,二者经常会激烈争夺海外订单。相比之下,中美以及中日都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有一定共同利益。但中印的共同利益则非常少。

虽然近几十年来中俄关系逐渐走近,但两国关系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俄关系走近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双方均面临西方的打压。俄罗斯军事实力排世界前三,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核弹头,在地缘上对我国形成绝对压制,也就是说俄罗斯有足够能力对我国产生威胁。双方也存在一些利益冲突,比如俄罗斯是历史上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中俄历史问题并不比中日少,俄罗斯也不是很欢迎远东的中国商人,中俄贸易规模远不如中日。一个弱小的俄罗斯不符合中国利益,因为这会让美国有更多余力来对付中国;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更不符合中国利益,因为强大的俄罗斯比强大的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更大。

越南对中国直接威胁很低,因为越南体量太小,跟中国一个省差不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越关系比较微妙,而且越南在地缘上对中国南方有一定威胁。一旦日后越南倒向美国,那其威胁度会是直线上升。朝鲜同理,朝鲜对中国的威胁一方面是核武器,另一方面则是地缘,一旦有一天朝鲜倒向美国,或者被韩国兼并后允许美国驻军,那对我国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欧盟(以及英国)虽然很强,但与我国基本不存在地缘冲突,很难想象欧盟会派远征军到东亚与我国作战,如果真这么做了反而会导致欧俄边境空虚,给俄罗斯可乘之机。欧盟与中国更多是意识形态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在大多数时候都让位于现实利益。中欧之间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欧盟也不愿意为了美国放弃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欧盟的领导者——德国和法国都希望能摆脱美国的控制,强大的欧盟也能牵制住俄罗斯,因此中欧的合作空间非常巨大。

至于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无论其外交政策如何,这些国家均没有能力对我国造成威胁,对我国威胁度很低。

长期来看,威胁度排名分别是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越南。

在19世纪,如果西欧有人预测20世纪俄罗斯会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一定会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因为19世纪的俄罗斯,遍地都是农奴,全国仅有不到10%的人口识字,西方的理性主义与科学精神在俄国看不出有一点开花的土壤。在40年前,如果西方有人预测中国会凭借改革开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势必也会遭到冷嘲热讽。因为那时的中国,不仅人均受教育水平很低,而且保守通货膨胀之苦,经济几近崩溃边缘。但结果就是,曾经被西欧人视为野蛮人的俄罗斯在20世纪崛起为超级大国,中国也在短短40多年就基本摆脱了贫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为什么20世纪的苏俄和21世纪的中国能崛起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体量,20世纪俄国人口是英法德总和,21世纪中国的人口则是G7的总和。有了人口,就有了庞大的内部市场,就可以支撑其庞大的经济体量。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到本世纪中叶印度大概率成为世界前三大经济体,GDP上去后军费也能跟着涨上去,印度也能维持其庞大的军事实力。从综合国力上来说,未来印度有能力对我国造成威胁。从地缘上来说,中国对印度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只要青藏高原在手,印度就很难对我国核心区域造成直接打击。但印度在海洋上则有很大的天然优势,印度坐拥印度洋,东面扼守马六甲海峡出口,西面则是阿拉伯海。如果有一天印度能发展出强大的海军,那必将对我国外贸线造成很大的威胁。从外交关系来说,中印矛盾很难调和,亚洲很难同时容纳两个接壤的超级大国。历史上如果两个强国在陆地上接壤,往往都会爆发剧烈的军事冲突,比如19世纪的法德、20世纪的德俄。海洋上的地缘矛盾往往是利益之争,陆地上的地缘矛盾则有可能是生死之争,国家安全比商业利益要重要得多。日后对我国威胁最大的很可能是印度。

美国至少在本世纪上半叶都会对我国产生很大威胁,因为美国虽然处于下行周期,但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将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即便有一天中国GDP能赶上美国,但综合国力与美国可能仍有差距。中美关系是21世纪上半叶全球最重要的关系。但中美关系与中印关系不同,有竞争有合作,中美都不希望看到强大的俄罗斯和日本,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20世纪下半叶,中美是意识形态上的对手,却是地缘政治上的天然盟友。中美都是全球化赢家之一,在经贸上互相依存,在反恐、反核扩散、环保等方面也有共同诉求。

除非俄罗斯二次解体,否则俄罗斯对我国的地缘压制就一直存在。从地图看,俄罗斯无论在东北方向还是在蒙古方向均能对我国产生很大威胁,如今联合抗美、中强俄弱的格局下这种威胁还可以淡化,但如果有一天俄罗斯调整外交关系,与中国为敌;亦或者中俄之间重新回到俄强中弱的格局,那俄罗斯的威胁将成为心腹之患。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世界上有能力对我国核心区域发动全面军事入侵的国家只有俄罗斯。未来来看,如果有一天美俄联手对付中国,那将是中国外交和国防上的噩梦。美国的综合国力+俄罗斯的地缘压制,将使我国陷入海陆双重作战的困境,其后果将不亚于一战前协约国的成立对德国国家安全的冲击。破坏型远超所谓的“美日印澳”同盟,因此阻止美俄走近应该是我国外交上的重点战略之一。

日本的威胁度在未来将持续降低。原因在于日本深陷人口老龄化陷阱中,经济持续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未来日本GDP可能会跌为中国一个省的水平。另一方面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军事和政治受限,也不能拥有核武器,在军事方面中日差距可能越拉越大。此外日本对中国的地缘压制已经远不如二战前,因此日本的威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在未来,中日甚至会出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现象,中日在反美反苏(俄)方面有共同诉求,日美的地缘矛盾并不比中日的地缘矛盾少。另一方面,同为黄种人国家,且地理位置较近,中日在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对日本的政策应该兼具灵活性与长远性。

越南的直接威胁度不会太高,除非越南假如其他大国的反华阵营,允许第三国驻军。只不过除了美越走近的风险,未来还可能出现印越走近的风险,事实上印度和越南这两个国家在最近十年来关系逐渐走近,印越也经常开展军事合作项目。

第六章,未来展望

基于对我国地缘形势的认识,对未来政策有如下建议:

1、稳住中俄关系,避免俄罗斯倒向西方

虽然俄罗斯是历史上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也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地缘威胁,但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出现,维护中俄关系合理发展很有必要。

孙刘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俄的关系类似三国时期的吴魏蜀关系,美国类似魏国,国力比中俄总和还要强;中国类似吴国,与美国隔海(隔江)相望;俄罗斯类似蜀汉,与美国存在历史仇恨,且占领了本属于中国(东吴)的旧土外东北(南郡),在地缘上对中国形成压制。

对吴国来说,蜀国是其地缘上最大威胁,又赖着南郡不还,因为蜀国可以顺流而下,横扫江东。但魏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因为魏国国力强大,单靠吴国一家无法抵挡。因此对吴国来说,最优策略是宁可蜀汉赖着南郡,也要维持联蜀抗魏的政策。但短视的吴国决策层选择了偷袭荆州,导致吴蜀联盟破裂,最终使两国都被北军吞并。

今天的中国也是一样,俄罗斯虽然在历史上对我国造成很大伤害,也侵占外东北不还,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即便我国拥有收复外东北和蒙古的能力,也只能选择联俄抗美的政策。俄罗斯占领外东北,虽然在地缘上对我国有很大威胁,但也可以使俄罗斯成为西太平洋地区平衡美日的重要棋子,分摊我国的海防压力。

但中俄关系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俄罗斯,一旦有一天中俄差距拉得足够大,亦或是西方主动缓和与俄罗斯关系,那俄罗斯可能会倒向西方,加入反华阵营。历史上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外交上反复无常,普京之后如果继任的是一个短视的领导人不排除会出现这种可能。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我国应该考虑主动收复蒙古甚至外东北,将北方防线从阴山-燕山一带外推至蒙古-外兴安岭一带,以抵消俄罗斯对我国地缘压制。

2、收复台湾,争取日韩

如果按当前的趋势发展,5年内大陆的军事实力应该能压制住台湾守军+美国第七舰队+驻日美军,届时收复台湾的技术条件将逐渐成熟。收复台湾后,我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空间将大大延伸,美国将失去进攻中国沿海地区最重要的跳板,美国的冲绳军事基地也将进入大陆火箭炮射程(大约300公里)范围,届时美军可能会退守日本本土、韩国一带。我国也可以获得台湾以东的深海区域,潜艇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潜艇下潜越深,越难被探测),对美国航母的威胁也能明显提升。届时,我国下一步目标就是将美军赶回关岛一带。

收复台湾后就应该考虑赶走驻日美军和驻韩美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韩国方面,如果想赶走驻韩美军,势必要先解决朝鲜问题,那么朝鲜半岛统一可能将会纳入议案上。但统一的条件必须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且统一后的朝韩保持亲中态度为前提,在解决了朝鲜问题后驻韩美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请走。

驻日美军则更为复杂一些,对于中国来说,驻日美军是把双刃剑,在过去日强中弱的时候驻日美军的存在保证日本军国主义难以崛起,对我国有利;但随着中强日弱的格局确立,驻日美军对我国更多是弊大于利。对日本来说,驻日美军一方面阻碍其成为政治大国,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日本的国防安全,因此日本朝野对驻日美军有一种欢迎态度。再者驻日美军是二战的结果,具有一定道义性,我国不可能以否定二战的方式来赶走驻日美军。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驻日美军都很难赶走,除非美国有撤军的意愿。但通过火力覆盖的威胁使美军主动撤出冲绳是有可能的。

3、稳住越南,拓展东南亚

中越关系很大的阻碍在于历史关系,越南自古以来就担忧被北方邻居同化,70年代之后中越关系更是跌到冰点。在某种程度上,越南对中国形成地缘威胁,中国对越南也有地缘压制,因此越南害怕中国的程度要远甚于中国担忧越南的程度。未来来看对越南应该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即不能放任其整合印度支那半岛,也不能对其过于强硬,使越南彻底倒向西方。中国对越政策的底线可以参考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底线,越南不能与美印结盟,否则这会造成地缘灾难,长期来看中越经贸关系有很大发展空间。

东南亚是我国经济后院,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一旦有一天能整合东南亚,我国将获得极佳的地缘优势,无论在与美国对抗还是与印度对抗的过程中都能游刃有余。一旦菲律宾在手,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就有可能攻守易势;一旦缅甸在手,中国对印度就可以形成东西夹攻的态势,收复藏南也会在现实上成为可能。

4、构建对印度的绝对战略优势

印度将是我国未来最大对手之一,印度可以凭借体量成为大国,中印矛盾也很难调和,因此中印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印度来说,可以尝试构建对其包围网。由于地缘和历史、宗教原因,印度与周围大多数国家关系都不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均与印度存在很大矛盾。未来我国应充分利用这种矛盾,在西线,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扶持力度,使巴基斯坦成为印度的放血地;在南线,如有可能可以在斯里兰卡修建海军基地,以抵消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制海权优势;在东线,除了孟加拉国之外,更应该发展中缅关系,一旦有一天缅甸能加入到我国阵营,那我国陆军将可以通过缅甸直接进入藏南乃至印度东北邦地区,海军也可以驻扎在缅甸仰光,使印度丧失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在北线,如果能修通中尼、中不的铁路和公路,那陆军就有机会直接进入恒河平原地带,火箭炮也能覆盖印度更多区域。总之,对印度这个国家不能抱有太多幻想,中印直接斗争远多于合作,在很长的时间里印度对我国都会采取敌对姿态。

5、重现清朝时期的国土防卫圈

清朝的版图是地缘上最完美的:

对我国来说,清朝的版图在地缘上非常完美,外东北和蒙古在手,朝鲜、越南是核心附属国,缅甸、琉球是普通附属国,清朝的国境线基本沿山脉分布,完整地保护了核心区域。进可攻、退可守,在农业文明时代,同等实力的对手很难打进来。

如果有一天我国能恢复清朝时期的版图,那秦国之势再现,国家衰微的时期,我国可退守东亚,据险而守;国运昌盛的时期,我国可打造东亚+东南亚的攻守阵线,东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制霸全球。

届时军区划分和海军驻地也可以重新调整:


驻地 负责方向
1军 吉林伯力 守卫外东北,与北冰洋舰队协防
2军 蒙古乌兰巴托 守卫蒙古方向
3军 河北保定 拱卫京师
4军 台湾台中 与太平洋舰队协防西太平洋
5军 云南昆明 兼顾缅甸、越南和印度洋方向
6军 四川成都 负责西南方向,威慑印度
7军 新疆喀什 保卫疆藏,威慑印度
北冰洋舰队 吉林海参崴 北太平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舰队 台湾基隆 西太平洋地区,威慑美日
印度洋舰队 缅甸仰光 印度洋地区,威慑印度


如果有一天我国能重现清朝版图,乃至获得在缅甸开辟军港的权力,那我国的集团军编制可以再次精简,全国仅需7个集团军即可完成国防任务。外东北、蒙古、台湾方向均可以放一个,朝鲜半岛和越南如果能与我国保持良好关系就不用再派兵防御,北京附近保留一个集团军,剩下的3个集团军都可以派到西线对付印度。与此同时,北海舰队改为北冰洋舰队,东海舰队改名太平洋舰队,分别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地区抗衡美日。南海舰队改名印度洋舰队,驻扎缅甸,一方面可以压制印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卫我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权益。那届时中国的地缘条件将直逼美国,退可固守东亚,进可整合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