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心情驿站 > 帖子详情

设计知乎 | 涨点欧洲经典建筑知识!精华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了解西方文明,建筑是最直观的方式。

希腊起其先,罗马承其后。 数千年来, 西方古典建筑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根基之上 一脉相承。不同时代的地域和文化,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就曾在《建筑空间论》中坦言:

希腊式:优美的时代;罗马式:武力和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式:雅致的时代;新古典主义:回忆的时代。

本期就将纷繁复杂的西方建筑史,抽丝剥茧,浓缩提炼。让我们再次面对遍布欧洲的西方古典建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世界的认识,也多一个全新的维度。

世界上任何一种伟大的文明

都可以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

西方古典时期建筑体系基本脉络

风格特征:和谐完美、典雅崇高

经典元素:三角门楣、柱式

代表建筑: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 雅典卫城复原图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也是欧洲建筑的先河。建筑材料受制于石头,多为梁柱结构,形式简单,空间封闭。

古希腊建筑空间示意模型

典型的古希腊建筑,都是长方形平面,中央是厅堂或大殿, 双坡屋顶形成前后三角形的「山花墙」,下面环绕一圈立柱。 光影下虚实变幻,极具辨识度。

古希腊建筑典型特征:三角山花墙 + 柱式

古希腊建筑形象主要依靠各种「柱子」,形成一整套建筑设计的原则,称为「柱式」:就是以柱子直径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出柱座、柱身和柱头尺寸,进而确定建筑各部分尺寸。

不同柱式所对应的建筑尺寸示意

历经推敲,古希腊柱式从形体到比例都完美到无以复加,典型的有三种:

象征如男子般阳刚之力的 「多立克柱式」,仿佛女子般端庄典雅的 「爱奥尼柱式」,以及少女般清丽婉约的「 科林斯柱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和风格。

从左致右: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

由于年代过于遥远,真正的古希腊建筑,如今基本只留下雅典卫城的沧桑遗迹,以及各大博物馆的断壁残垣。

雅典卫城 帕特农神庙遗迹

但古希腊将「柱式」的形式和组合推敲的尽善尽美,达到建筑史上难以超越的高峰。对后世建筑的影响经久不衰,至今依旧是无数设计的灵感之源。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我不在江湖,但江湖依旧有我的传说。」

大英博物馆馆藏 古希腊爱奥尼柱式

风格特征:气势恢弘、造型厚重

经典元素:古希腊建筑 + 各式拱券

罗马灭亡了希腊,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强国。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地中海特色,在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都有极大创新。

罗马古城废墟遗迹

「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罗马建筑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用火山灰、石灰、水和碎石混合而成的万用材料:「黏浆」,类似现在的混凝土,坚固异常,足以支撑大跨度建筑。

材料的变革直接催生了全新的形式 —— 半圆形拱券。从此拱门、圆顶得以独立支撑,而无需像古希腊那样依靠无数柱子,简直堪称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罗马筒形拱和拱券空间示意

作为罗马建筑最大的特点和成就,拱 结构极大地拓展了建筑的布局方式和空间形式。因此,罗马建筑开始在希腊样式的基础上,搭配各式拱和圆顶:

古罗马广场建筑群复原图

比如:加在希腊建筑的内部和侧面,创造出敦厚雄伟的凯旋门样式;

古罗马凯旋门遗址

或者用几层拱券彼此连接成环形建筑,比如罗马斗兽场以及剧场;

罗马斗兽场复原图(左)和实景

最有创意的,是将圆顶加在希腊建筑的顶部,比如著名的「万神」殿;

古罗马「万神」殿空间示意模型

因此古罗马建筑类型前所未有的丰富。既有「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等公共建筑。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以拱顶为标志。

古罗马浴场空间复原图

风格特征:东西融合、洋葱头顶

经典元素:洋葱头顶、马赛克镶嵌

代表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圣马可教堂

公元395年,伴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离世,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西罗马首都延续罗马,东罗马帝国则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建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东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融合阿拉伯、波斯文化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是中央集权制统治,因此建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强化了以「穹顶」为中心,众星捧月般的集中式空间形态。

古罗马的穹顶封闭而厚重,下面只能是圆形空间,且外观基本看不到。

古罗马「万神」庙空间解析图

拜占庭创造性地发明了 「帆拱」平衡穹顶的侧推力,四个拱券支撑穹顶,空间大为自由。饱满的 穹顶在建筑顶部高高隆起,充分体现了皇权的威仪。

帆拱及圣索菲亚大教堂空间示意图

得益于新的结构技术,拜占庭建筑空间大为开敞,穹顶底部四周增加一圈窗户,改善了罗马建筑封闭幽暗的特点。从内部向上望,穹顶仿佛轻盈的漂浮在空中,营造出超凡入圣的崇高气氛。

‍拜占庭式穹顶仰望图

相对于罗马建筑的朴素,拜占庭大量使用马赛克和金箔装饰。半透明的彩色玻璃与日光烛光交相辉映,摇曳炫目,使教堂笼罩在超自然的斑驳光影之中。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

公元7世纪后,由于外敌相继入侵,拜占庭国力大不如前。简单轻巧的小穹隆取代大兴土木的中央穹顶,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等。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拜占庭帝国在15世纪灭亡,其建筑技术传到东欧以后,吸纳民间建筑的形式,穹顶用木头架起一圈外壳,形如一簇簇的洋葱头,仿佛童话城堡般鲜艳可爱,也成为拜占庭建筑最鲜明的特征。

俄罗斯圣瓦西里大教堂

风格特征:高、瘦、透、露

经典元素:交叉肋拱、飞扶壁、花窗

代表建筑: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

哥特建筑四要素:肋架拱、集束柱、花窗和飞券

中世纪,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覆灭。基督教逐渐深入人心,成为西欧精神寄托,绝对神权的时代来临。宗教逐渐占据生活的统治地位,教堂成为建筑主角。

哥特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

基督教对天国的向往,直接催生了以高为目标的空间追求,极力强调升腾的动势。罗马圆顶过于厚重,于是技术不断改进,从桶形拱到肋拱再到尖拱。

从左至右:桶形拱、肋式拱和尖拱

为使建筑更轻盈还发明了起支撑作用的飞扶壁,类似半个拱券,凌空跨越下层空间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推力。

飞扶壁 Flying Buttresses(红色部分)

尖肋拱顶和飞扶壁,营造出轻盈修长的空间形态,让哥特建筑前所未有的高耸挺拔,在周围一众低矮的建筑群中众星捧月,成为空间和精神的绝对制高点。

德国科隆大教堂

教堂内部,框架结构挺拔骨感,集数立柱拔地而起,支柱之间布满花窗。尖峭的形式,高耸的墙体,赋予空间升腾的线条和空灵的意境,启示人们脱离苦难的世间,奔赴天国的极乐之境。

哥特式建筑外观高直,一对高耸的尖塔夹着中间的山墙,中央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彩色玫瑰花窗。

镶着彩绘玻璃的玫瑰花窗,除了可以减轻建筑重量,还造就了教堂内部明亮绚烂的光影,改变此采光不足的沉闷压抑,呈现出天堂般的光辉亮丽。

哥特建筑内圆形的玫瑰花窗

此外,古时欧洲民众大多目不识丁,彩绘玻璃花窗上拼出的圣经故事,可以方便信徒根据图案理解圣经的教义。

教堂彩色玻璃拼出的圣经故事

哥特建筑的一切造型和装饰都以尖拱、尖券、尖顶为要素。建筑越往上划分越细巧,形体和装饰越玲珑。整个形体充满超俗脱凡,腾跃迁升的动感与气势。

米兰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空间模型

哥特建筑代表:米兰大教堂屋顶

哥特建筑内部空间近于框架式,结构全部裸露,线条垂直高耸,阳光从彩绘玻璃花窗照进室内,教堂弥漫着平静安稳之感,仿佛天堂就近在咫尺。

总之,哥特式建筑典型特征,就是高、瘦、透、露:形态高耸入云,柱子瘦骨嶙峋,花窗璀璨透明,结构坦白裸露。

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空间内景

风格特征:均衡对称、端庄典雅

经典元素:古典柱式、半圆拱券

代表建筑:坦比哀多、圆厅别墅

公元14世纪,基于对人价值的重新肯定,诞生了文艺复兴思潮。建筑领域希望借助古典的形式,重塑理想的社会秩序。

文艺复兴建筑,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单纯崇高的风格,特别是以圆顶为中心的集中形态、以及古典的柱式比例。

圆厅别墅 VS 坦比哀多

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在柱式拱券的基础上,均衡对称的原则下,灵活变通大胆创新,让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文艺复兴代表建筑:四面对称的圆厅别墅

比如建筑师帕拉第奥,就发明出拱券和柱式的全新组合:两个柱子夹着中央拱券,方圆相间,简洁明晰,清新优雅,被称为「帕拉第奥母题」,极为流行。

运用帕拉第奥母题的建筑立面

文艺复兴强调建筑也应当和人体一样,反映宇宙的和谐与规律。因此讲究绝对对称,用严谨的几何关系如黄金分割等,确定建筑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文艺复兴建筑的各部分尺寸

因此文艺复兴建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方的柱式和圆的拱券结合,对称的几何形态,比例精确,形态典雅,简洁克制,具有纯粹、精炼而永恒的特质。

文艺复兴建筑代表:坦比哀多礼拜堂

意大利 罗马特雷维喷泉

风格特征:扭曲怪异、动感强烈

经典元素:曲面造型、金碧辉煌

代表建筑:耶稣会教堂、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17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积了巨额财富,不少教堂开始逐渐热衷华丽的感官享受。 因此与古典主义相对,「巴洛克」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代表了某种离经叛道,又喧嚣热烈的风格。

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内景

在基督教价值观的基础上,巴洛克建筑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崇尚以宗教般的狂热创造出新奇多变,饱含激情和动感的空间形态,富丽堂皇,光芒万丈。

巴洛克建筑外形自由随性,结构标新立异,装饰富丽堂皇、色彩鲜艳夺目,曲面交织的异型空间,充满自由奔放的灿烂格调,呈现鲜明动感和欢腾的气氛。

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镜厅

为了追求奢华炫目的效果,巴洛克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塑等形式融于一炉。装饰富丽、雕刻豪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充满璀璨缤纷的享乐主义色彩。

新古典主义建筑

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

公元18世纪中叶

法国 巴黎卢浮宫

风格特征:理性清晰、庄严稳定

经典元素:三段式构图 、中央穹顶

代表建筑:卢浮宫、凡尔赛宫、美国国会大厦

巴黎荣军院、 柏林勃兰登堡门

巴黎荣军院

欧洲文化史上,凡主张回归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思想理念,均称「古典主义」。而古典风格建筑,是指理念和表现手法均严格遵循古典规范的建筑。

德国勃兰登堡门

17世纪,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专制王权极盛,成为欧洲中心。为展现强大的君主政体新秩序,彰显专制统治下的伟大风格,新古典主义应运而生。

法国凡尔赛宫(局部)

作为对巴洛克等建筑风格装饰过度,以及扭曲怪异的反对,新古典主义建筑试图通过回归希腊罗马等纯粹的古典形式,重新找回理性、秩序与规矩。

因此与君主政体呼应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规模宏大,强调绝对的主从关系,带着一股凌然不可侵犯的王者之气。

最为壮观的古典复兴私宅:维康府邸

新古典主义建筑,常将建筑立面分为横三段和纵三段,用穹顶突出中心和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具有江山稳固般极强的稳定性和绝对权威的庄严感。

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林肯纪念堂

随着时间推移,建筑类型样式不断发展,建筑将多种样式熔于一炉,如古典主义与巴洛克混合的巴黎歌剧院等。但曾经的经典风格,依旧是难以企及的高峰,也是后世取之不竭的灵感之源。

巴黎歌剧院:古典主义外形与巴洛克装饰

每座建筑,都隐藏着一个动听的故事

每片墙桓,都记载了鲜为人知的历史

每块砖瓦,都烙印了文明曾经的辉煌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石头的史诗

它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世界的体验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