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 证券金融 > 帖子详情

老大哥的面子和里子:战后苏联卢布的购买力、汇率与消费水平

苏联战后第一次货币改革

1947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了进行货币改革和取消食品和工业品购买证的决定。货币兑换标准为:正常为十卢布兑一卢布,如果存进银行的钱达到3000卢布,兑换标准为一卢布兑换三卢布,国家公债券的兑换标准为三卢布兑换一卢布。但是在取消配给制度以后,人们发现,国家悄无声息地把规定的新价格也提高了。[1]

苏联1938版卢布,这套设计都是苏联红军形象,我个人尤其喜欢5卢布的设计

苏联从30年代起一直执行两套兑换汇率,比如1937年7月19日规定卢布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5.3卢布,但同时规定,对外交使领馆地优惠汇率为1美元=12卢布[2]。这次货币改革也不例外,美国使领馆得以用3:1而不是10:1的价格兑换新卢布,但是这仍然不能使外交人员满意,1948年8月3日,美国驻苏大使斯米特同副部长安·亚·维辛斯基会晤之前,美国大使馆准备了一份表格(见下)[3],根据这份表格显示,如果按照当时8卢布兑换1美元的兑换价进行换算,1948年在莫斯科的生活费用比在华盛顿还要高昂。

食品 莫斯科 华盛顿(以8卢布换1美元换算)
一级面粉做的白面包1公斤 7卢布 1.88-1.94卢布
一级白面粉1公斤 8卢布 1.57-1.73卢布
苹果1公斤 16-25卢布 1.47-1.94卢布
牛奶1升 1-4卢布 1.61-1.94卢布
通心粉1公斤 10卢布 2.65卢布
一级肉1公斤 30卢布 10.4-12.16卢布
食用油1公斤 64卢布 13.6-14.96卢布
茶叶100克 16卢布 1.76卢布
咖啡1公斤 75卢布 6.79-8.96卢布
苏联1947版100卢布,看图片完全无法感受到它尺寸有多大,如果你想把它装进钱包而不对折的话,那你需要有一个16开纸那么大的钱包

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是由实物和现金两部分构成的[4]。1953年斯达夫罗波尔边区的集体农庄每个劳动日的报酬,一般是6市斤~10市斤粮食,4~9卢布,格鲁吉亚贝利亚集体农庄每个劳动日报酬为10市斤粮食和28.59卢布。每个劳动力一般每年能做到250~500个劳动日,能力强的可能做到八九百个甚至一千个以上[5]。我们以每年500个劳动日算,每个劳动日9市斤粮食,外加5卢布,则庄员每月收入约为208卢布和375斤粮食。1950年一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年全部收入为11330卢布[6],其中集体农庄的工资仅占一小部分,大头来源于自留地[7]

1951年左右,一个集体农庄的体育场

1953年苏联的部长职务工资为每月4000~4500旧卢布,勤杂工月工资为260~360旧卢布,但是部长工资还有额外的“专门津贴”,这才是大头,如果加上这些,可以相差到50倍以上[8],官僚特权在斯大林身后被进一步扩大。

1950年3月1日起,苏联正式宣布卢布含金量为0.222168克,由于当时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是卢布含金量的四倍,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即为1美元=4卢布。贸易与非贸易业务一律使用这个汇率,卢布的币值无疑被高估了,苏联不得已不再次做出调整,自1957年4月1日起,规定对西方国家的非贸易汇率改为1美元=10卢布,应该说,经过调整后的汇率是比较符合实际的[9]。但是没过几年,情况又出现了变化,因为苏联要实行战后第二次货币改革了。

苏联战后第二次货币改革

真正的主角来了!1961年苏联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卢布,收回旧卢布,新旧币兑换比例为1:10。这一版卢布也是苏联用的最久的卢布,其设计一直用到苏联解体,尺寸比上一版袖珍的多,同时,苏联将卢布含金量提高为0.987412克,对美元的新汇率也改为1美元=0.9卢布,并不再区分正式汇率和非贸易汇率(即优惠汇率)。

这次货币改革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末期完成的

在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苏联又上调了自己的汇率,变成1美元=0.73卢布(每千日元的汇率也才2.43卢布,英镑汇率为1.66卢布)[10]八十年代以后基本稳定在100美元=65卢布左右[11]直到1989年11月一转攻势,突然宣布大幅降低卢布的非贸易汇率,正式汇率仍然为100美元=61.25卢布,但特别汇价(非贸易汇率)则改为100美元=612.5卢布[12],相差达十倍。

1961版3卢布和5卢布,1961版卢布我比较青睐这两个面值的设计,再往上就全是列宁像,比较单调

但是实际上苏联卢布的含金量只是一句空话,市场上售卖的金价是卢布“含金量”的好几倍!

1961年货币改革后,纯度583的黄金每克售价为6卢布,且黄金只能以珠宝的形式买到(999的纯金在苏联不对私人出售,750的黄金也很少见)。1970年,一克黄金已经价值11卢布,1985年更涨到43卢布[13]

苏联卢布也不能自由兑换,同时由于卢布币值被严重高估,使得黑市汇率和官方汇率差距很大,七十年代外汇黑市大约是1美元合2-6个卢布,到八十年代已达10-20个卢布,甚至更多,超过官方汇率二三十倍[14]

1971年,记录的一个苏联普通工人家庭:丈夫是一名车工,平均每月的工资是177卢布,妻子是一名缝纫工人,全年工资约为1860卢布,平均每月155卢布[15]

自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苏联一直采取每年提高一部分职工工资的做法,期间苏联时期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变动表,节选如下[16]也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实现了把最低工资额提高到每月70卢布[17]

年份 平均工资/卢布
1965 96.5
1966 99.2
1967 103.4
1970 122
1971 125.9
1975 145.8
1979 163.3
1980 168.9
1986 195.6
1987 201
苏联1961版最大面额100卢布,绝大多数人一个月挣不到2张

苏联生活的另一大优点是平均工作时长低,1981年后每周仅为40.6小时[18]

梁赞诺夫三部曲中《两个人的车站》普拉东等旅客在车站餐厅吃定食套餐,包括一碗红菜汤和一块“已经放凉了的灰不溜秋的肉饼“,这一份是1卢布20戈比,还经常有一些贪小便宜的人不交钱就溜走。

80年代电影《两个人的车站》,b站有资源

这一时期,一盒105克的沙丁鱼要花47戈比,一公斤土豆18戈比后来涨到33戈比,彩色电视平均可以花744卢布买到[19]

莫斯科的出租车行驶1公里价格从10戈比逐渐涨到20戈比,1970年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的火车票价格为12卢布,1985年为16卢布,莫斯科到伏尔加格勒的机票从18卢布涨到31卢布。80年代初最便宜的汽车(zaporozhets)为4000卢布,“moskovich-412"的价格为7500卢布,”伏尔加-24“的价格为15000卢布[20]

除此之外,我在一家俄罗斯网站上还找到了苏联1975年的物价清单[21]大概可以估算这时期的1卢布购买力约相当于现在的25元。我节选一些,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商品名称 价格
一瓶苏打水(不含糖浆) 1戈比
一公斤土豆 10戈比
一公斤苹果 20-50戈比
一公斤橘子 1卢布-1卢布50戈比
一升牛奶 19戈比
一升酸奶 30戈比
一公斤熏香肠 4-5卢布
一瓶啤酒 37戈比
一瓶伏特加 3卢布50戈比
一份《真理报》 4戈比
食堂午餐 50-80戈比
电影票 12-20戈比
电价/千瓦 4戈比
印度茶/包 90戈比
相机 100卢布

苏联消费的一大特点是房租惊人地低廉,吃饭穿衣却相对较贵,70年代初一对在纺织厂工作的夫妻两个人每月一共挣210卢布,一家三口(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吃饭就要花掉2/3的收入,而两间一套的住房却只要12卢布,余下的56卢布用在衣着、交通、娱乐、香烟以及一些微不足道的税上[22]

苏联大量兴建的赫鲁晓夫楼,具有造价低、建造周期快的优点

80年代末一对夫妻,丈夫是工程师,妻子是物理老师,还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上大学,小儿子在上小学,夫妻俩每月共挣500卢布,把190-200卢布花在食品上,每月的房租却只有15卢布再加上大约10卢布的煤气费、电话费和电费,房间是三间一套的住宅,这套住宅之前是几家合住的,邻居领到新房搬走后,他这家人才住进腾出的另外两间[23]

苏联消费的缺点

苏联人的钱比大部分美国人的少,但在接济朋友方面却比美国人慷慨大方,人们对于借贷20、50甚至100卢布都觉得满不在乎,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钱是不大重要的,重点是能否有花这些钱的好机会[24]

因为苏联计划经济下产品不同生产者的利益挂钩,导致质量十分感人。人们宁愿多花钱去买进口货,一位年轻的导游者说:

我请愿出一倍的价钱买进口皮鞋,而不愿意买苏联制的皮鞋。

他穿着一双从西班牙进口的皮鞋,花了35个卢布,比他一个月的工资1/3还多一点。甚至售货员也首先推销外国货,其次才推销苏联货,连牙膏大家也首先青睐保加利亚的产品[25]

勃列日涅夫在视察工厂

因此,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外汇的需求都是十分迫切的。美国人在大名鼎鼎的莫斯科餐厅用完餐结账时,领班给他递来账单的同时,会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能付美元现钞,可以给你优惠“。按照官定汇率,一美元不如一卢布值钱。但是在这,如果你付美元,数目反而要比卢布小1/3,因为服务员拿了钱可以到黑市上以四比一甚至更高的价格兑换[26]

在国营商店,一公斤牛肉的价格是2卢布,不仅需要排队,而且肉质不够可口。但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你多花百分之六十的价格,就能搞到上等新鲜的牛肉。这需要你认识国营商店里的朋友,如果他们有对重要人物有肉类供应的业务的话,他可以把那些切剩的好肉偷偷卖出去,只需开一张20戈比的取货单,然后你把一张3卢布的钞票夹在取货单里,他就可以给你一公斤特级牛肉,你拿到了肉,他拿到了3卢布,而国营商店得到20戈比[27]

为什么国营商店对内一公斤特级牛肉的售价只需要20戈比呢?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特供问题。中央委员会部门主任每月可以得到克里姆林宫90卢布的用餐补助,但不是一般的90卢布,其价格仍然是按照1929年商品价目表进行计算[28],苏联官员就是这样欺骗人民,显示他们的”清廉“的!而只有有门路的人才能跟着薅到羊毛。

197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五大,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种状态下,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通人要想拿到紧俏商品,享受快捷的服务,就要忍受吃拿卡要。关键位置的负责人要想不被调离,就要被迫定期给当地领导人送去贿赂:1960年,莫斯科市郊区一个蔬菜仓库的女经理,被迫定期给当地党和政府领导人送去贿赂,每季1500新卢布(相当于今天近40000元人民币),不然她就要被撤职[29]在苏联看似保障全民的制度之下,由于缺乏监管,逐渐形成了一条隐秘的利益输送渠道,越来越多的物资被从这个渠道悄然地转移走了。

虽然苏联人的住房相对低廉,但是空间拥堵、隔音差,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末的调查中显示,1/10的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1965年),还有1/5的城市居民住的是共用住房,绝大多数农民住房连城市卫生设施都没有。直到80年代,仍有17%的苏联家庭没有分到单独的住宅和房子,如果你习惯了独居生活将很难忍受几家人住在一起[30]

但领导干部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却的的确确被满足了,1980年底苏联人均住房面积13.4平米(其实还是有进步的),绝大多数居民住宅平均面积为63.1平米,为多数人建造的住宅造价约为9465卢布。但是苏联高级领导人的别墅造价约相当于70年代的1百万卢布![31]勃列日涅夫本人的别墅旁边,还有专门为他的妻子、弟弟、女儿建立的别墅,被群众讥讽为”小地”、“皇村”[32]

勃列日涅夫同志,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大嘘)

1986年第42期《论据与事实》披露[33]

在拉脱维亚储蓄总额的一半以上集中在3%的存款人手中。可以想象,储蓄的实际差距还要大,因为第一,有一些靠工资勉强维持生活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储蓄;第二,有大量存款的人常常喜欢分散储蓄,用好几个储蓄本把钱存在几个储蓄所里。

当然,也没有必要把苏联后期的生活说得一无是处,至少在1986年,全苏按人均计算的主要食品年消费量仍然较为可观[34]

肉——62.4公斤;牛奶——333公斤,蛋——268个,鱼——18.6公斤,糖——44公斤,植物油——9.8公斤,土豆——102公斤,蔬菜——107公斤,水果——56公斤,面包——132公斤

尽管很多从卫国战争走来、甚至是更早经历过饥荒的苏联人并不是那么反感现状,或至少表示忍耐。但新一代的年轻人的不满却与日俱增,从对西方商品的追逐,转变为对西欧、美国社会体制的羡慕和向往。随着劳动纪律进一步松弛,苏联制度越来越显得难以为继,不满情绪开始向各个阶层蔓延。

苏联解体时的消费情况[35]

仅从物价上涨程度来看,1990年相比1989年消费品价格只上涨了5%,1991年则直接上涨了1倍多(101.2%)。但是短缺现象从1990年开始就已经严重恶化,使得市场供应问题十分尖锐。1990年,在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有95%以上的商品供应经常短缺,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买卖。到1991年末,国家不得不在所有城市实行严格的票证供应。到1991年末,苏联居民每人每月食品供应量为:

糖——一公斤,黄油——0.2公斤,肉制品——0.5公斤
苏联市民排队购买商品的场景

六七十年代人民币的汇率和“含金量”

众所周知,人民币从一开始就是信用货币,没有规定含金量。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用10000:1的比率收回第一套人民币,此后人民币只换过版,没再缩小过面值。

虽然人民币没有法定含金量,但是其对几种货币的汇率是固定的,在1955年中国实行货币改革后,调整为50元新人民币=100苏联旧卢布=100波兰兹罗提[36],这个汇率因严重低估了人民币的币值,使得1957年再次做出调整,重新协商的非贸易汇率较为合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汇率为:

16.67元人民币=100苏联旧卢布=10美元=150波兰兹罗提[37]

我们知道此时美元的含金量是0.888671克,据此推出人民币的含金量为0.5319196克,但是一元人民币能在市场上买到0.532克黄金吗?

这里我找到了一篇1957年的《抚州专区制止金银黑市活动》的文章,里面记载:

金溪县城关镇彭英祖用低价买进大批金耳环和金戒指,带到其他地方去卖,一转手之间每笔交易即获利十几元以上,资溪县浥阳镇一个居民买了一件重三钱四厘的金首饰,价钱为84.40元,而按牌价只能值30.78元。由于偏僻地区农村的群众不知道金银牌价和部分群众在买卖金银时有顾虑,不敢露面,黑贩子就漫天讨价。

下文还说投机分子每两白银收进价格为每两1.6元,与一块银元换一块新人民币的牌价大致倒是相符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1957年官方牌价为每两黄金90.53元,反过来可以推算每元含金量为0.3452克。


下面再看1964年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38]

我们对美元不规定牌价,但是对英镑订有买进、卖出牌价(每100英镑合685.90-692.70元人民币),而美元对英镑的法定汇率为2.8美元合1英镑,就可以得出100美元约合244.96-247.39元人民币。

英镑的含金量为2.48828克,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这样计算人民币的含金量为0.36克,和我上面的换算结果是很接近的。同年的《炼金》[39]一文中更明确说明“这块金子的含金量为百分之九十四,重量十克,价值人民币二十八元七角六分。“可以知道当年一克金子3.06元,即每元可买0.327克黄金。

综合来看,虽然人民币从没有法定的含金量,但由于对外采用固定汇率的办法,对内金价又很稳定,可以换算出人民币的含金量大约为0.34克是没有问题的。

相比著名的大团结十元,第三套人民币我更喜欢这张五元炼钢

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相对美元大幅涨价,1980年1月份伦敦市场上曾出现每盎司87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40]1981年6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75元人民币[41],同期6月份黄金价格大约为每盎司450美元[42]1980年黄金的收兑价格调整为黄金每克13元,白银每克0.2元,银元一块5元(想不到吧,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还在回收银元)[43],相比60年代”含金量“已跌为1/5多一点(在之后的几年黄金价格迅速高涨,1985年每克即涨至28.8元一克[44]),同期汇率涨跌幅度远低于金价,可见人民币本质锚定的还是外汇,而非黄金。

人民币对美元历年平均汇率,以年为单位

中国曾在1973年至1974年大幅购入黄金储备(由陈云提议),因为此后十年黄金价格暴涨而被视为一项极为明智的决定。